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11 17:06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气超1000亿立方米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悦婧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管道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将缓解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据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50亿立方米跃至380亿立方米
盛夏七月,在“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的第一站“黑河首站”,记者看到,三台20兆瓦压缩机组“马力全开”,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24小时不间断将天然气向南输送,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2019年北段率先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年输气能力从最初的50亿立方米逐步增加至目前的380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黑河作业区主任马宁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通过“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近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当前用气量的三分之一。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起“北气南下、海气登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全国供气格局,让能源保障从“单点支撑”到“网络协同”。
东北地区作为能源输出的重要起点,近年来管网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在东北地区建成天然气管道550公里,实施7项增压工程,使东北三省年输气量从131亿立方米跃升至392亿立方米,日均供气量从3754万立方米提升至1.12亿立方米。
据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以下简称“东北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五年,虎林—长春、长春—石家庄、黑河—大庆等天然气管道规划建成后,东北地区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将新增近5000公里,年输气能力再增520亿立方米。
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
从零下40摄氏度的东北雪原到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这条能源大动脉的畅通运行离不开技术自主创新的支撑。
作为我国首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是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长输管道;实现了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宽度0.3mm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mm针孔缺陷检测;研发形成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等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管道巡护模式……标志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
针对东北地区的特殊工况,技术团队更是形成了一系列“独门绝技”——
编制的极寒环境下压缩机组调试标准化流程操作手册,为高寒地区国产化压缩机组投产及类似工况应急处置提供重要技术参考;自行研制的东北地区特殊地形多功能抢险装备套装,成功攻克65°坡度斜面环境下抢险装备运输难题,有效提升复杂地形应急处置能力。
在东北公司生产监视中心,记者看到,依托20余万个实时数据直采点,可实现对1.2万公里管道、99座站场、352座阀室24小时动态的可视化智能管理。此外,数字化管理手段可使人工巡检频次降低67%,推动油气管网站场向少人化、无人化转型。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