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6-27 16:20
首个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品牌“擎海Techigh”发布
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能源新闻讯 (记者 曲艺)6月26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承办的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系统展示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发最新成果,发布首个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品牌“擎海Techigh”,签订水下生产系统装备产业链共建协议,标志着我国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建设获得重大突破,为打造自主可控的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水下生产系统由采油树、多功能管汇、控制系统等系列设备组成,可在低温、高压、高腐蚀的严苛深海环境中搭建起“多向通道”,采集和输送海底油气,并传输液压、电气信号和生产信息,是支撑深水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水下生产系统装备研发制造是一项涉及信息科技、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领域多学科集成的复杂工程,由于起步较晚,其关键技术曾长期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导致采办周期长、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维修保养困难等问题。
中国海油从“十一五”开始,不断加强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技术能力建设,并2023年获批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单位,牵头打造自主可控的水下生产系统装备现代产业链。海油工程作为“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子链长,聚焦“工程+产品+服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实现了从单个水下生产装备到完整水下生产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跨越。
据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总经理金瑞健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功建设水下产品孵化制造、水下生产设施研发制造测试、深水环境模拟测试等多个科研平台,并在天津、广东、四川等地建成了研发制造基地,累计交付280余套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涵盖1500米超深水中心管汇等10余种类型,形成了以“擎海Techigh”为代表的系列化自主研发装备品牌,打造了贯穿产品研发设计、总装集成、测试认证、示范应用全过程的产业链条,关键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目前公司正在集成测试的深水采油树,突破宽温高压密封设计和制造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展出厂测试的首个1500米级水下控制模块,填补液压流道全集成设计等4项国内技术空白。
“十四五”以来,我国相继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等多个深水油气田,并在浅水区油气田自主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中“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所需的超深水中心管汇、跨接管、海管终端等110余台水下生产设备设施均实现自主建造,并建成全球首个千米级水下智能发球管汇,创造了世界智能发球管汇设计水深、管径、通球距离的新纪录;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床泥面下油气生产系统成功实现示范应用,为未来渤海区域油气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水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不断突破,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驶入“快车道”。2024年,我国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近八成,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