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网 时间:2024-12-23 14:40
截至12月15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在陕北主力油区开展的24井组“聚合物微球+表活剂”复合驱攻关试验效果显著。试验实施后,对应油井日产油由57.6吨上升至60.4吨,累计增油达到6688吨,标志着低渗透油田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现场试验取得新突破,展现出良好的技术适应性及应用潜力。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一直是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复杂的油藏地质构造和极低的渗透率,使传统开采方式难以高效开发,制约着油田稳产上产的步伐。
近年来,长庆油田为改善油藏平面、剖面水驱不均等存在的主要矛盾,规模推广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应用2万余井次,有力发挥了控含水、降递减的作用。
针对调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的新课题,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积极探索,集合单项技术优势,实现“调与驱1+1>2”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创新地将聚合物微球的微观调控能力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驱油体系。
聚合物微球凭借其微小的体积和独特的物理性质,能够轻松穿越油层中的微小孔隙,实现油藏的深度渗透与波及,而表活剂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油水交融的“铁锁”,有效降低了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原油在水的驱动下更容易被采出,实现驱油效果。
在试验过程中,科研人员精心设计方案,通过精确控制注入压力和注入速度,确保聚合物微球与表活剂在油层中均匀分布,并持续优化体系、工艺,发挥技术组合拳优势。在陕北姬塬油田耿271长8油藏开展的24井组试验,通过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交替周期注入的方式,实现剩余油的逐级深部动用。截至目前,已连续注入540天,注入期间对应油井陆续见效,实施区域平均月度递减率由2%下降至-0.2%,月度含水上升幅度由0.4%下降至0.1%,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长庆油田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取得的新突破,实现了低渗透重点油藏产能恢复、盘活储量重新动用和产量增长的多重效应,成为当前老油田持续稳产和挖潜增效的特色技术,对促进国内陆上主力油藏工程技术革新,以及低渗透油藏规模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张峰 张荣 朱家杰)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