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中能观察 | 把握节奏,推进能源转型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2-08-31 17:54

 把握节奏,推进能源转型行稳致远  

——“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记者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中国电力报》记者  冯义军


  “‘双碳’背景下谋划好能源发展战略、把握转型节奏至关重要。要统筹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安全性、经济性、清洁性的关系。在多目标中寻求最优解,确保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行稳致远。”在近日召开的“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表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大变局下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技术和供应结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正面临深度调整。安全发展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突出任务。”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能源变革趋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在寻求能源“不可能三角”最优解的过程中,把握转型节奏,行稳致远!

  以“工程思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以‘工程思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戴厚良在上述论坛“全球及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主论坛上强调。

  戴厚良建议重点实施好“七大工程”:树牢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大力实施节能工程;强化“减、用、替、埋”举措,大力实施去碳工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创新工程;推进能源数字融合,大力实施智慧工程;增强能源系统韧性,大力实施储备工程;健全低碳能源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支撑工程;推动能源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合作工程。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看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面临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需先立后破,实施节约提效、能源安全、非化石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再电气化、固碳、数字化、国际合作等八大战略,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杜祥琬分析道。

  “能源转型比人们想象的更复杂且更具挑战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增加全球能源危机、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风险。国际知名能源学者、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认为:“供应安全与低碳息息相关,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能源安全,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源转型质量,缩短能源转型时间,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促进化石能源之间、新能源之间、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最佳组合,寻求能源不可能三角最优解。”谈及能源转型,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指出,我国油气行业要主动作为,做好构建现代能源系统的短期规划与长期战略衔接谋划,在战略新方向上保持充足定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对于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方面需要从基本原理、控制理论、分析方法上开展整体研究;另一方面推进清洁发电、先进电网、用户侧响应、储能、电能替代、电动汽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氢能及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等9项关键技术突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共同推进。”


  发挥化学在“碳中和”过程中的作用


  化工学科和化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能源保障,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给人类带来绿色低碳物质丰富的美好生活。

  “碳中和涉及多学科领域,最核心的科学问题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在演讲时表示,化学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绿色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和优化碳资源加工、能源利用、碳固定、碳循环整个过程中碳化学键的演变和相关过程,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及碳排放。相关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塑料生产和焚烧产生的碳排放将达到近14亿吨。

  谈到高分子材料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建议,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发展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高分子材料制品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发展高分子材料废弃后的循环与升级回收技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未来油气行业肩负能源安全保障、稳油增气和绿色低碳三大使命,并且基于油气的能源和材料双重属性,特殊作用仍不可替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孙龙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表示: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我国石化行业正进入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

  陈建峰建议,实施石化工业绿色分子制造战略,在化工领域开展未来制造模式变革,多学科交叉融合,合力打造绿色分子制造产业。

  “作为国际著名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将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努力成为世界一流高品质化工材料供应商。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勇当能源与化工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戴厚良表示,中国石油将着力构建高端完整的化工新材料创新和供应体系,加快突破以“原材料低碳化+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源头减碳技术,争当国内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链长。


  抢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赛道


  油气田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客观条件和资源能力使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挑战,同时也迎来很多机遇。

  目前,油气行业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看来,数字化已渗透到油气行业各个环节,转换时机已成熟。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将为企业高效运营管理提供破局利器。

  刘合建议,我国油气企业应对标国外大型能源公司,与IT公司强强联手,加快布局数字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油气行业,助力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升级。此外,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抛弃以前的“储量为王”理念,树立“数据为王”的新理念,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提升数据价值。

  “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石化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虚实融合的智能调控技术是石化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

  钱锋建议,通过对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协同智能决策、制造过程实时自主智能调控、安全环保运维智慧管控等,实现石化工业制造过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产绿色低碳、产品高值高端、价值链最大化,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推动石化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抢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赛道的制高点。

  “我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要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鼓励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健全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低碳能源数字化发展的数据中心。”杜祥琬在上述论坛上建议。

  数字化能够为零碳生产体系再造提供解决方案。中国石油QHSE首席专家周爱国建议,油气行业可通过建设数字化能源工厂、数字孪生岛等措施,提供可承受的技术经济方案。

  油气行业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具有双重角色和双重使命,既是维持世界经济运转的推动者,又是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为此,丹尼尔·耶金建议,油气行业应运用其强大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张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