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支撑当前 引领未来 ——中国石油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2-05-25 16:53

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安栋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月21日至28日是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为“走进科技、你我同行”。近年来,国石油坚持事业发展科技先行,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全领域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步伐更加稳健。

  国石油科技管理部表示,“十四五”以来,国石油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属企业在油气产业链各领域若干前沿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大部分新技术、新成果都在实际工作中被成功运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第四代注水井多层段缆控智能分注技术

  第四代注水井多层段缆控智能分注技术把电缆作为井下配水器供电及通信的载体,向井下配水器发送控制命令、接收回传数据,从而连续监测井下分层情况,实现井下分层注水室内远程测调。目前,这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具有规模化推广优势。在智能分注工艺供电方式上,大庆油田改变传统抽油机接电方式,试验采用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供电,进一步实现绿色环保、提档升级、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形成了“第四代缆控智能+”技术系列,为油田精准注水开发保驾护航。
  这项技术目前在大庆油田长垣水驱开发中应用,今年扩展到大庆外围油田。截至5月20日,这项技术两年来已累计在360口井应用,实现了全自动测调。单井平均层段工具费用优化至2.5万元,单层成本降幅达65%,分层注水合格率实时保持在92%以上,注水质量大幅提升,累计节省费用9720万元。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油田:深地复杂难钻地层钻井一体化协同提速技术

  塔里木油田持续开展工程地质一体化攻关,在地层精细刻画的基础上,联合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PDC切削齿深脱钴、选择性脱钴与非平面齿形设计技术,形成国内第一代非平面齿PDC钻头;联合上海大学攻关形成“预弯短节+双扶钟摆”组合控斜技术,升级配套了气体钻井关键装备;创新发展钻柱安全评价与振动快速判别及复杂难钻地层可钻性综合评价方法,制定了“高抗冲击PDC钻头+垂直钻井系统+大扭矩螺杆/减震器”多套提速工具组合,形成塔里木库车前陆区及台盆区富满两大重点建产区域钻井一体化协同提速技术体系。
  深地复杂难钻地层钻井一体化协同提速技术已成为应对砾石层、超深致密层等复杂难钻地层的利器,在全国各油田所属探区中的高强度硬地层开展推广应用。截至目前,这套技术在塔里木油田规模应用300余口井,钻井周期大幅下降,近3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1.26亿元;钻成超8000米以深井41口,钻探能力提升至1万米,促成博孜-大北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和富满10亿吨级超深大油区高效发现和快速开发。

辽河油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解释油田水淹层的方法及装置

      辽河油田: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解释油田水淹层的方法及装置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解释油田水淹层,通过优选水淹状况反应曲线、划分基本解释单元、运用状态空间解释模型判别水淹状况级别,可以精确描述储层水淹状况,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精度。这项技术可用于注水开发区块水淹级别评价,目前已在辽河油田沈84-安12、大洼精细注水示范区等矿场中广泛应用,也可应用于国内外其他具有开发时间长、水淹强度高等特点的油藏。
  据介绍,在辽河油田195口新井实施这项技术后,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量为3至5吨,是周边老井的2至3倍,含水较老井低10%左右,阶段累计产油达20.5万吨。辽河油田大洼示范区在水淹层识别、剩余油描述基础上,2020年实施转注井10口,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从60%提高至66%。洼19-117井日产油气当量近70吨,创近10年来大洼油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

西部钻探XZ-ABGS近钻头方位伽马导向系统

      西部钻探: XZ-ABGS近钻头方位伽马导向系统

  XZ-ABGS近钻头方位伽马导向系统主要由近钻头发射短节、近钻头接收短节和无线通信短节组成,可动态采集近钻头方位伽马、井斜、温度、转速等数据。西部钻探公司攻关井下电磁波无线传输、方位伽马测量、动态井斜测量等技术瓶颈,形成了复杂工况动态井斜和方位伽马测量、低频电磁波跨螺杆传输、实时成像与地层倾角预测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XZ-ABGS近钻头方位伽马导向系统适用于各类复杂油气层、薄目的层、非常规油气开发等,提高油层动用程度。2019年至今,系统在新疆、山西煤层气、四川页岩气等油气田应用137口井,累计进尺10万余米,累计使用时间2.6万小时,平均储层钻遇率在93%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2020年作为自研国产仪器首次进入山西煤层气市场,使同类仪器降价50%以上。

东方物探基于地震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软件(GBS)

       东方物探:基于地震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软件(GBS)

  基于地震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软件(GBS)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前瞻性强的优势,为水平井准确入靶、顺利钻进、预警风险、现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在实际生产中,分三个阶段工作:钻前,建立综合数据库,生成初始导向模型,优化钻井轨迹;钻中,实时更新地质模型和地震数据,动态优化钻进方案;钻后,总结钻探经验,指导邻井部署及钻探。目前,地震地质导向技术和配套技术基本形成,申请软件许可近200套。
  基于地震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软件(GBS)已在浙江油田、吐哈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推广应用。该软件在浙江油田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现场水平井导向工作中全面应用,强力支撑油田百万吨产能突破。2021年,GBS在浙江探区现场跟踪约49口水平井,据初步估算,箱体钻遇率稳步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可达95.7%。地震地质导向技术和配套技术在浙江油田、吐哈油田、大港油田等共支持了2000余口水平井导向支撑工作,在提升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效益方面作出了贡献。

中油测井公司 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系列

  中油测井: 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系列

  中油测井自主研发出具有“显微镜、望远镜”功能的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系列。其中,“三维感应”采用阵列化的三轴发射-接收线圈系获取多频、多分量原始电导率信息,并提供地层倾角和方位参数,提高斜井和倾斜地层的电阻率测量精度;“偏心核磁”采用贴靠井壁的滑板设计,最小回波间隔达0.3毫秒,可根据不同泥浆、不同井眼条件选择偏心或居中探头;“宽动态微电阻率扫描”测速达到540米/小时,测量动态范围由0.2至5000欧姆·米提升到0.2至2万欧姆·米;“声波远探”突破纵横波反射测量、长波列采集与传输等关键技术,测井径向探测距离从3米延伸到80米以外。
  据介绍,该技术可应用于碳酸盐岩、碎屑岩、页岩等复杂与非常规油气藏精细评价,装备在长庆、大庆、华北、吉林、塔里木、吐哈、青海、西南等油气田规模应用。“三维感应”有效解决砂泥岩薄互层、砂砾岩、火山岩储层评价难题;“偏心核磁”有效解决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及流体识别难题;“宽动态微电阻率扫描”精细表征复杂储层裂缝、孔洞、沉积构造等,满足低电阻率饱和盐水井眼等复杂境况施工需求;“阵列声波远探”有效发现隐蔽性油气藏。

河南销售公司成品油净化装置

      河南销售公司:成品油净化装置

   国石油河南销售公司成品油净化装置成品油净化装置设备重量为500公斤,具有可移动、适用范围广、净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耗时短等优势,能有效处理被污染的油品。处理后的油品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可继续销售。
  该装置可用于处理水分和机械杂质超标的轻质油品(普通柴油、车用柴油、乙醇汽油和组分汽油等)。装置可大大降低处置费用及油品损失,对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河南销售公司张阁油库开展清罐作业。清罐作业前,各柴油储罐经集中后含水油品为10万升。使用本装置在含水杂油罐、装置和油罐车之间构建处理循环,共获得净化油品9.8万升。2021年8月5日至9月10日期间,经公司技术革新后的小型化设备,先后赴郑州、中联、新乡、鹤壁及焦作分公司开展油品净化工作,共处置污损油品44万升,较传统处置方法减少150万元的经济损失。2021年10月25日,公司质检中心在山西运城受灾加油站现场勘查油罐进水情况后,将技术方案调整为“罐车静置+小罐切水+净化循环”,累计净化油品7.2万升,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数字广西”平台

      广西销售公司:“数字广西”平台

  国石油广西销售公司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围绕基础管理提升,自主设计开发了用于填补管理空白的“数字广西”平台,形成对统建系统的有益补充。平台包括油品检验报告单管理、库站基础信息管理、信息费用精准统计等六大业务的150个菜单功能,满足了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多样化需求。这个平台拥有完全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6项。
  “数字广西”平台覆盖广西销售公司两级机关、加油站、油库,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信息化基础管理、油品质量检验报告单记录、非油商品团购审核、成品油小额配送日销记录等。
  以成品油检验为代表的平台功能,运行以来累计生成油品质量报告单超3.8万份,试验原始数据单近19万份,极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借助“数字广西”平台的打造,广西销售对内实现了技术和人才的加速积累,降低了信息化应用的技术门槛。公司管理越来越扁平化和精准化,服务客户、库站的运营效率也实现了成倍提升。


  责任编辑:张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