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绿色发展

从“羊煤土气”到扬眉吐气 看鄂尔多斯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5 15:5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庆雷

  被黄河“几”字弯怀抱的鄂尔多斯,曾因“羊煤土气”闻名全国,如今正在打破人们对资源型城市的刻板印象从库布其沙漠上崛起的“光伏长城”,到羊绒车间流淌的绿色动能,再到街头穿梭的无人车辆——这座城市一手治理漫漫黄沙,一手擘画绿色未来,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转型新路。

  点沙成金光伏长城”与沙漠农业共舞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曾是库布其沙漠的真实写照。如今,在达拉特旗境内,2900平方公里的沙漠正被“光伏+生态”的组合拳唤醒,昔日荒漠变身“金山银山”。

DSC02275.jpg

10月9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观景台眺望远方。

  10月9日,驱车驶入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绵延的蓝色光伏矩阵与远处的沙丘相映成趣。这片位于“光伏长城”中部的基地,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10月9日拍摄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铺陈排开,沙海上涌动着“绿色浪潮”。.jpg

10月9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铺陈排开,沙海上涌动着“绿色浪潮”。

DSC02333-1_1-topaz-denoise.jpg

10月9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放眼望去,光伏板鳞次栉比有序排列。

  这里不止“板上发电”,更是“板下育绿”。基地创新采用“光伏+治理+农林+旅游”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紫穗槐、黄芩等经济作物,实现“绿进沙退、增收治沙”的双赢格局。

10月9日拍摄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6.jpg

10月9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光伏下草木丛生,截至目前,这里已完成光伏治沙10万亩,累计生态修复5万亩。

10月9日拍摄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以工代赈”多点开花,延展“光伏+”产业模式,实现当地治沙兴绿富民齐步走。.jpg

10月9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以工代赈”多点开花,延展“光伏+”产业模式,实现当地治沙兴绿富民齐步走。

  同样在达拉特旗,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则演绎着一段“沙漠变绿洲” 的传奇。这个北距黄河仅5公里的区域,曾因沙漠化、洪水与水土流失威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10月9日拍摄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沙漠博物馆周边,树木郁郁葱葱,与深蓝高阔的天空交相辉映.jpg

10月9日,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沙漠博物馆,树木郁郁葱葱,与深蓝高阔的天空交相辉映。

  1977年治沙站建立后,40余年持续治理让这里焕发新生:如今植被盖度达78%,森林盖度41%,动植物种类从20余种增至600余种,成为沙漠中的“生态绿洲”。

  走进恩格贝示范区的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航天蕉挂满枝头、无花果粒粒饱满、紫心火龙果串串垂坠……“南果北种”的奇迹在沙漠中变为现实。科技让荒漠变成沃土,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在了黄沙之上。

10月9日拍摄的恩格贝示范区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航天蕉生长情况.jpg

10月9日,在恩格贝示范区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航天蕉生长情况。

10月9日拍摄的恩格贝示范区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紫心火龙果生长情况。.jpg

10月9日,在恩格贝示范区沙漠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紫心火龙果生长情况。

  产业焕新,老招牌穿上“低碳”新衣裳

  作为鄂尔多斯的“金字招牌”,羊绒产业不仅以“温暖世界”闻名,更在绿色转型中成为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标杆。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现实挑战,鄂尔多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振兴发展,形成原料生产、收储和初加工、产品研发和深加工以及国内外市场品牌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10月11日,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近年来,鄂尔多斯大力推动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现已形成羊绒产销研全产业链条。.jpg

10月11日,在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近年来,鄂尔多斯大力推动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现已形成羊绒产销研全产业链条。

  从牧场到工厂,从羊绒到时尚产品,绿色低碳是鄂尔多斯产业升级的鲜明特征。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鄂尔多斯集团源牧场,洁白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在草原上悠然踱步,圈舍屋顶上,湛蓝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光芒。2025年,源牧场0.25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年平均发电量可满足牧场100%用电需求,余电还能并入电网惠及周边牧区,对比火力发电预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6.38%,从源头降低了产业碳排放。

10月11日,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秋冬时节,羊绒产品需求到达旺季,工人们正在有序生产.jpg

10月11日,秋冬时节,羊绒产品需求到达旺季,在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序生产。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工人手持细针穿梭于柔软的羊绒原料间,蓬松的无毛绒梳理成了均匀纱线。在这里“减碳”成为新风尚。2024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发布的产品碳足迹对比报告显示,以1件重量为200克的女装全成型针织羊绒衫为例,2023年与2022年相比,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下降达11.43%,相当于给一部智能手机充电176次。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为羊绒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核心动力。

10月11日,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编织羊绒制品.JPG

10月11日,在鄂尔多斯针织二厂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编织羊绒制品。

  智慧升级,智能网联跑出城市新速度

  如果说生态治沙、产业焕绿是鄂尔多斯的“转型根基”,那智能网联就是这座城市的“创新翅膀”。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双试点城市,鄂尔多斯正将智能网联技术融入城市与产业的脉搏中。

10月11日,在卡尔动力科技展厅,无人驾驶重卡运输车已从规划蓝图投入到实践应用当中。.jpg

10月11日,在卡尔动力科技展厅,无人驾驶重卡运输车已从规划蓝图投入到实践应用当中。

  走进康巴什区,科技感扑面而来:白色自动驾驶公交平稳停靠站台,小巧的自动清扫车穿梭在街道,物流配送车精准送达货物,“无人出行”已从科幻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10月11日,鄂尔多斯无人驾驶智慧公交车3.jpg

10月11日,鄂尔多斯无人驾驶公交准确停靠在车站旁,市民有序乘车,等待公交车出发。

  自2022年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23年启动智能网联交通示范区项目以来,康巴什区已投放70辆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覆盖公交、出租、清扫、售卖、物流配送、安防六大场景,累计测试里程突破15万公里,服务超55万人次,让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科技便利。

10月11日,鄂尔多斯无人清扫车正在沿人行道作业.JPG

10月11日,在康巴什区,无人清扫车正在沿人行道清扫作业。

  依托“羊煤土气”的能源优势,鄂尔多斯更将智能网联技术与能源运输深度绑定,打造“1+5+3”全域试点建设模式,在8条中短途物流线路上,近400台自动驾驶重卡承担起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任务,累计测试里程超2000万公里,运输货物达2亿吨公里,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在28座露天煤矿中,202台无人驾驶矿用车在复杂环境下精准完成短倒作业,既减少人工安全风险,又通过智能调度降低能耗,为传统能源运输的低碳转型提供“科技解法”。

10月11日,鄂尔多斯智慧无人矿山车辆测试模拟平台,无人驾驶卡车正有序穿梭矿区间。.JPG

10月11日,在鄂尔多斯智慧无人矿山车辆测试模拟平台,无人驾驶卡车正有序穿梭矿区间。

  从库布其沙漠的“蓝色能源海”到恩格贝的“四季果篮”,从羊绒工厂的绿色生产线到矿区物流的无人驾驶编队,鄂尔多斯以“点沙成金”的生态智慧、“产业焕绿”的战略决心和“城市赋智”的科技魄力,成功将能源转型的挑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这座“温暖世界的城市”,正在用全新的发展逻辑,谱写着一曲资源型城市绿色、智慧、高质量发展的宏大交响。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