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10-10 16:42
中国华能发布信息,10月9日,中国华能举行入驻雄安总部大楼升旗仪式,标志着中国华能正式入驻雄安。今年是中国华能成立40周年,雄安总部大楼的正式启用,是中国华能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千年之城”书写“双碳”时代华能答卷
——雄安华能总部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郑信要 李炅
顺应地形气候,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依托玻璃幕墙,“晒太阳”即可实现发电;借助智能“天地屏”,实现整栋楼宇的智慧调度与管理……作为河北省与雄安新区双认证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雄安华能总部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坚持以“绿色低碳、健康人文、智慧运营”三位一体理念为引领,积极践行“被动节能+主动优化+智慧赋能”的技术路径,向“绿”转型、向“新”求质,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绿色、低碳、健康建筑示范集群,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注入强劲的“华能力量”。
被动节能,无源巧借自然力
被动式节能是指在无需机电设备介入的前提下,充分运用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实现超低能耗的重要途径,在于顺势而为,与自然共生。我们通过充分运用当地气候及地形特征,实现建筑本体层面的深度节能。”雄安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雄安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以北风为主的气候特征,项目在规划中巧妙顺应自然天时,采用北高南低的建筑形态,构建由北向南延展的生态廊道,由此形成了“冬季有效防风、夏季自然导风”的总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项目还巧妙引入下沉庭院、中庭及生态边庭等设计策略——19号地块超八成的建筑面积,可实现每小时2次自然换气,标准层平均采光系数达5.7%,可带走约76%的太阳辐射得热,在显著改善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建筑用能负荷。
▲充分利用生态边庭改善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用能负荷
为高效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筑高层东、南、西立面及屋面基本不受自遮挡。仅屋面一项,年太阳辐射接收量就达约1250千瓦时/平方米,为提升光电转化效能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而建筑表面凹凸量少、体形系数严格控制在0.2以内的设计,又能大幅降低室内外热交换,以更低的能耗维持室内环境舒适稳定。
在景观生态方面,项目优选本地高碳汇、速生植物,依托屋顶花园和复层绿化显著增强园区碳汇能力。即使身居高楼、穿行于钢筋水泥之间,亦可见杂花生树、城市山林。
▲在室内外种植绿色植物,提高场地碳汇总量与绿化碳汇能力。
“被动式节能的另一个关键,在于降低建筑自身供暖供冷需求。”
项目屋面、外墙、围护结构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较通用规范提升了20%以上,双层呼吸式幕墙与中置可调节遮阳系统及通风空腔的有机结合,能在夏季降低室内辐射得热30%,冬季则利用太阳辐射增强保温功效,实现节能舒适双轨并行。
除此之外,项目还集成空间热环境分区调控系统、冷却塔供冷技术、新风热回收系统等绿色节能技术,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从理念到实践,从蓝图到现实,雄安华能总部项目生动展现了“两山”理念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主动优化,有源智取天地能
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项目还通过提升建筑用能效率、优化能源结构、规模化运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逐天驭风,多元供能。项目构建区域可再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30%。创新采用碲化镉、单晶硅等多样化光伏材料,深度挖掘建筑屋面、建筑外墙、玻璃幕墙等多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场景。仅“光之阁”区域就铺设了2709平方米的双层内呼吸式光伏幕墙,有效实现遮阳发电双功能。
▲装有光伏格栅的雄安华能总部大厦屋顶
除“光之阁”外,其余建筑的屋顶及立面也广泛安装了光伏组件,19号地块总装机容量达217千瓦,年发电量约占园区用电量的3%。
借地蓄能,多源协同。项目依托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19号地块100%可再生能源供热,其中浅层地热占比80%,空气源热泵占比20%,各类热泵设备能效较规定标准基础提升12%,空调能耗却比节能标准降低了20%。
▲雄安华能总部项目绿量提升与环境优化策略
得益于供能系统和发电系统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园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32吨,减排二氧化碳6996吨,减排二氧化硫193吨,全生命周期减碳约36万吨,获健康建筑铂金级认定。项目建成后,综合节能率达41%,运营阶段减碳率达42%。
▲该项目全面达到国际LEED+WELL双金级认证及国家绿色建筑+健康建筑双三星认证等国内外最高标准
在建造过程中,项目高度重视材料优选与循环利用,持续提升碳管控水平:优先选用可固碳、可再循环的高性能耐久建筑材料,预拌混凝土损耗率仅为1.0%,加工钢筋损耗率仅为1.5%,100%采用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整体废弃物回收率达75%……
上述创新实践共同构建了项目高效集成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为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雄安样板。
以人为本,匠心构筑生态圈
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关键在于为职工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
通过引入先进的空气进化系统,室内甲醛、苯等污染物较国家标准限值降低20%,PM2.5和PM10年均浓度均低于25μg/立方米。在施工材料与工艺选择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50%,获评雄安新区绿色建材试点项目。全面推行“无尘化、免胶化、无电化”施工工艺,实现污染物精细化管控,最大化满足室内健康需求。
在健康保障之上,项目更致力于推动建筑功能与人体行为需求的深度契合。积极践行“留白增绿”规划理念,设置慢跑步道等多样化运动场所,建设1242平米城市公园绿地,设立1500平方米社区公交换乘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配套市政开关站、热力站,构建舒适便捷高效的“办公+生活”综合服务生态圈……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交通枢纽近在咫尺、物流服务高效便捷……可以说,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人文价值的回归。其根本在于构建真正“安全、健康、舒适且高效”的生活空间,实现以人为本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数字智慧,创造发展新效能
在雄安华能总部大楼内,一面巨大的天地屏正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吸引了众多员工的关注。
▲雄安华能总部大厦不动产智慧管理中心大屏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不动产智慧管理二级平台,能整合楼宇内所有智能化系统、数据资源、业务功能与应用场景,通过IOC(智慧运营中心)实现统一调度管理,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管理服务。”雄安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园区内空调、照明、电梯、水电等设备及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示范项目运行状态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平台在线监测室内光热环境与空气质量,依托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系统运行,在保障舒适体验与运营品质的同时,持续提升建筑能效。
在安全防护方面,平台集成多项智能监控设备,可自动识别漏水、火灾、人员异常等状况,协助物业人员第一时间响应处置。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提供在线报修、停车场实时监测、反向寻车等一系列便捷服务,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以“绿色”为基,筑牢新区生态底色;以“低碳”为核,彰显能源央企担当;以“人文”为本,传递华能置业温暖服务。四年来,雄安华能总部项目始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如图一幅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和谐共融、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正在这座千年之城徐徐展开。
▲雄安华能总部大厦一隅
未来,华能置业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人文”理念与企业发展、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构建覆盖项目全周期的“绿色”竞争力,以央企担当作为助力千年之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