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28 15:55
见习记者 衣韵潼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四月的内蒙古,芳华绣在草原的春风里。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两旗,701台百米风机擎天而立,桨叶切割寒风的轰鸣声与羊群啃食新芽的簌簌声交织成北疆独有的春日交响。
2020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此投建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扶贫项目(以下简称“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让这片古老土地焕发出全新的发展生机。
作为全国首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该项目于2023年12月10日建成投产,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
4月21日至25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脚步,共同走进草原深处,看新能源建设的工业脉动,如何助力北疆换沙成绿、点绿成金。
绿能奔流度电必争
顺着归流河一路向北,驱车深入乌兰毛都大草原,风机成林之处,就是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一期工程核硕风电场。
主控室大屏上,最新的发电数据清晰可见:119台单机容量4.2兆瓦的风机月上网电量共1.21亿千瓦时,安全运行1030天。在今年3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上网电量已达6.7亿千瓦时。
“一期100万千瓦项目设计之初我们规划的年利用小时数是3000小时,但在实际操作中,最高可达到3500小时,年发电量可达35亿千瓦时,大概能满足30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用电需求。”兴安盟基地公司核硕风电场负责人王哲明告诉记者。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的二类地区,核硕风电场平均风速能达到8米/秒,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而像核硕风电场这样风能资源禀赋卓越的场站,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共布局了6个,总投资184亿元,于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当时国内在运的最大陆上风电基地。
“现在,中广核兴安盟科右前旗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实现累计上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在生态效益上相当于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植树造林34.5万亩。”王哲明介绍。
不过,虽然“扩绿”成果喜人,但王哲明也直言,作为第一批挺进沙戈荒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度并不小。“一是因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大件运输困难,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运输吊装进度;二是为了建成当时最先进的项目,在技术层面做出多个‘行业首创’,背后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摸索。”
为筑牢兴安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绿色标杆,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不仅是首个50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电力系统的陆上风电项目,更是首个同时接收网调、省调多级调度,首个采用分布式调相机,首个使用500千伏变电站一键顺控技术的智能化风电项目。
为进一步打通外送消纳关卡,该项目还在国内首次采用直流800千伏特高压,配备我国新能源行业首台1000兆伏安/500千伏三相一体主变压器外送消纳,开创行业先河,在有效带动产业链上游技术创新的同时,将我国新能源项目管理水平推升至新高度。
2022年11月,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斩获全球卓越项目管理大奖银奖,标志着我国新能源项目管理标准与国际顶尖水平接轨。为深化提升技术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原创技术策源地带来的科技红利,不断驱动创新发展,更加善用自然的力量。
数智驱动聚链成势
以技术的高质量迭代护航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还系统布局了“一地”——兴安盟风电运维基地。
作为全域场站的智能中枢,运维基地内的集控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工作。在主控室长达6米的弧形屏幕上,百公里外701台风机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2000余项动态数据实时更新。
“建设集控中心之前,新能源场站运维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等问题,集控中心正式投运后,通过场群的全方位监控,搭配灵活的自主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即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下做到安全无死角。”中广核兴安盟基地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张雅飞称。
当前,兴安盟集控中心智慧运维系统已建立23种预警模型,结合振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从事后检修到事前预防的科学转变。仅2024年,该系统便预警风电机组大部件故障20台次,分析准确率高达96%,避免故障损失电量约368万千瓦时。
“去年兴安盟数据中心已部署完成智算AI系统,在后续生产运行中,我们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AI智算系统建立故障模型,更加精准地定位故障原因、位置,为快速修复故障提供有力支持,缩短停电时间,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张雅飞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力推进自身智能化建设,中广核还通过扩大产业链“朋友圈”,为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持续优化注入新动能。其中,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参与集控运行系统的建设,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等企业提供的先进设备,也为项目高效“产绿”提供了保障。
“中广核引进了多家制造业企业入驻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已实现主机、叶片、塔架等风机制造全产业链布局,对于完善兴安盟地区产业结构,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崛起,促进战略性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公司副总经理孟勇指出。
目前,东方电气、金风科技、青岛天能重工、大金重工等企业纷纷入驻产业园,构建起涵盖智能制造、科技研发、维修维护等功能的综合体系。自2020年投用以来,该产业园累计生产总值超131亿元,创造税收6亿元,为当地提供超1000个就业岗位。
“中广核在内蒙古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新能源产业帮扶的大格局。加快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当下,中广核在内蒙古地区的累计控股在运装机已达778万千瓦,规划到2025年突破1000万千瓦。未来,我们将以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继续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力量。”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计文博表示。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