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17 11:23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记者 赵悦婧)2月14日,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聚焦制氢技术分别于2月13日及14日在《Nature》杂志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两项重磅研究成果,为清洁能源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尽管两项研究都旨在优化制氢反应,但二者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却大有不同。
该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聚焦催化剂稳定性,延续了马丁教授此前在甲醇和水重整制氢方面的研究,创新引入稀土元素对催化剂进行改造。研究发现,当稀土元素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并保护住催化剂的“非界面活性位”时,催化剂的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具体而言,催化剂中每个铂原子可以产生1500万个氢分子,这一“转换数”整整超过了此前报道的最高记录一个数量级。这一历史性突破为高效、稳定的制氢技术提供了全新思路。
该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则聚焦于乙醇和水分子重整的零碳排放制氢路径。这项突破性工艺在270摄氏度温和条件下,通过新型双金属催化剂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的生物乙醇与水分子直接转化为清洁氢气,同时联产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乙酸,为氢能产业提供了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可行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寻找可持续的方法来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并实现未来的净零排放目标,是化工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氢气被广泛认为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它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然而,这一过程极其耗能,并且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削弱其环境效益。
该研究团队表示,其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路径,可在不排放CO₂的情况下实现高产率氢气生产。同时,该创新催化技术有望在推动绿色氢能经济和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