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吴小林:在青年一代间 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5-30 16:09

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发的阵地,近年来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合作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能源行业的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贡献了哪些力量、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在加快绿色转型方面又有何布局?就上述热点问题,在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

  中能传媒: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您如何看待十年来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的成果?能源领域的高校又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吴小林:能源合作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领域,十年来能源合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一批清洁高效质优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地生根,能源多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政策、技术交流日益频繁,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当然在此过程当中,能源领域高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开展包括外籍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人文交流、青年创新创业等项目,多方面多层次促进民心相通、厚植合作土壤、消融政治文化壁垒,从而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

  中能传媒:您能谈一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十年来的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吗?对未来又有哪些期待和展望?

  吴小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至今已经为80个国家培养了3600余名来华留学生,为近40个国家的5000余名外籍人员组织了300余期培训,真正做到了在青年一代间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此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搭建能源合作国际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在全球能源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国际引领力显著提升;加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并成为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凝聚沿线高校智慧,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协同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方面的全球知识流动,在碳中和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展望未来,学校将落实国家关于加大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部署,建设能源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队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全球能源学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中能传媒:如今,绿色转型已成为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应采取哪些举措助力转型进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高校,近年来在落实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吴小林:其实教育既要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应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构建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深耕能源领域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给出了我们的答卷:

  一是系统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石油石化传统优势学科,同时,面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清洁化能源转型发展需求,着力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学科领域。

  二是增强科技战略支撑。聚焦“双碳”目标,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在清洁安全能源体系、节能储能装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形成科技新高地。

  三是加快培养前沿交叉能源技术领军人才。全面推进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快培养服务国家能源转型发展需要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校一直秉承服务能源的初心使命,在此过程中,把年轻人培养成才,把年轻人的志向引导到服务国家战略上,同时更好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挥他们的价值,我想这也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我们也一直在为这一使命任务接续奋斗。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