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头条

“核能充电宝”首台主泵成功吊装 为后续冷试等关键节点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17 16:03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张浩正

  4月16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玲龙一号”首台主泵成功吊装就位,为该工程后续冷试等关键节点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志着“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建设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位于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是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也是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其主泵的成功吊装,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对巩固我国在小堆国际竞争中先发优势、形成我国模块式小型堆先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将管线比作‘血管’,主泵就是供血的‘心脏’”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所谓小堆,即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

  “玲龙一号”首堆装机规模为12.5万千瓦,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此次吊装的主泵则是“玲龙一号”的核心部件之一。

  “‘玲龙一号主泵为单速立式全密封泵,具有高安全性、全密封、长寿命等特点。在整个核能发电过程中,主泵可将堆芯内产生的热量带入直流蒸发器,从而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运转,最终生成电能。”海南核电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龙介绍。

  对此,赵龙还向记者进行了形象地比喻:“如果把‘玲龙一号’回路中的管线比作‘血管’,那么主泵就是供血的‘心脏’。”

  因此,主泵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关键、最核心且技术难度最大的设备。同时,由于此次是首台主泵吊装,在很多方面都无经验可循。

  “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赵龙表示,“比如看似简单的设备入场过程,仍需经过多轮调整。不过也正是这样,让我们为今后小堆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历经1000多个日夜,在长达1万多小时的实验以及4次关键技术改进后,我们终于实现了小堆主泵的生产制造。” 哈尔滨电器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柴文虎表示,“目前‘玲龙一号’的主泵已实现100%自主产权,其研制成功,为我们打造世界一流核主泵研制基地奠定了基础。”

  其实不仅仅是主泵,“玲龙一号”是我国在核电自主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从研发设计到装备制造都凝结着创新的结晶。

  “目前‘玲龙一号’已成为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之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赵龙表示。

  “除发电外,还可用于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热等”

  随着此次首台主泵的成功吊装,“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主泵安装后,‘玲龙一号’首堆后续将迎来冷试、热试、装料等多个关键节点,不久后将建成投产。”赵龙表示。

  数据显示,“玲龙一号”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植树造林750万棵。

  而“玲龙一号”的用途不仅仅局限于发电。

  据了解,“玲龙一号”具有功率较小,占地面积较小,选址较灵活等特点,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被称为“核能充电宝”。

  “‘玲龙一号’凭借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非能动的优势,建成后除发电外,还可用于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热等。”海南核电调试管理处核岛系统调试工程师谢有谋表示。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80种。“玲龙一号”作为中国在成熟压水堆核电站和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核反应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成为又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就在“玲龙一号”首堆首台主泵吊装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也走进了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了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

  “中国通过大规模建设核电站及推广小型模块堆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解决方案。中国的核电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典范,‘玲龙一号’示范工程为全球小堆发展树立了标杆。”格罗西表示。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