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世界》2023年第2期 时间:2023-02-14 23:32
2023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这是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同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员工亲切交流。(新华社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统揽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洞察国内外能源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阐述了推动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前进方向。近年来,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顺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格局,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部署要求;应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局势,强调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确保极端条件下国内经济循环畅通。这些重要论述是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与发展,指引中国特色能源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能源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和可靠动能。
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新时代10年是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1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之路,推动了能源革命的生动实践。
第一,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10年的能源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近3倍,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煤炭消费比重年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全球非化石能源增量中我国贡献超过40%。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7%,降幅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世界领先,建成全球清洁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煤电体系,污染物排放量比10年前下降近90%。经过10年发展,我国走出了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道路,能源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我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能源安全得到有力有效保障。新时代10年的能源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持续增加高质量有效供给,能源生产总量增长30%左右、稳居世界首位,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成功经受住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有力保障了我国能源供需和能源价格总体稳定。经过10年发展,我国建立了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交流750千伏71412信山I线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国家能源局图片)
第三,能源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新时代10年的能源发展,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建造能力领跑全球,核电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千万吨现代化煤矿、大容量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特高压输电等领域产生了一批领跑世界的工程技术,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研发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进展。经过10年发展,我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四,能源体制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10年的能源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总方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加快现代能源市场建设。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取消、下放72%的行政审批事项,“获得电力”指标上升至世界第12位,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过60%。经过10年发展,能源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实现了更好结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增添了能源活力。
第五,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新时代10年的能源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核电、特高压输电、水电、新能源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出口成效显著,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和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进一步巩固完善;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能源交往合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建立了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合作交流平台。经过10年发展,能源领域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维护全球能源格局和贸易关系的稳定,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了中国力量。
二、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等4个方面对新时代能源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这是做好能源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能源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点把握好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我国人均用能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现代化国家建设全面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国内能源清洁稳定供应增强内循环可靠性,是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保障的战略基点。一方面要做大增量,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建设好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着力提升非化石能源安全替代能力。另一方面要稳住存量,加强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发利用,夯实煤炭、煤电安全兜底保障基础,强化油气保障能力。
湖南娄底新化县大熊山风电场。(国家能源局图片)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民生用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能源是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民生用能水平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尚不均衡,用能方式、品质和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异。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用能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进一步增强人民生产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实现能源充足供给、清洁低碳、经济可负担,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高品质能源保障。
第三,坚持以高质量供给满足现代化需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动力,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能源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但在发展方式、供给质量、消费理念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要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引领,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建设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实现能源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增强全民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能源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绿色化发展,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需求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
第四,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各能源品种,要坚持系统全面、通盘谋划。一方面,加强能源消费和生产协同转型,以主要用能行业消费结构转型为牵引,加快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以能源行业清洁供应保障为支撑,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加强多能互补协调,充分发挥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实现新旧能源互为支撑、有序替代。
第五,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能源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日渐成为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人类未来。促进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是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紧迫任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贸易国,必须展现大国责任担当,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双多边能源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安全格局和治理体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度参与全球能源产业分工和合作,以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培育新动能。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发有为推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能源事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好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能源安全作为发展的坚强基石,坚定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着力构建韧性智慧的能源生产供给体系,着力构建技术主导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普惠高效的高品质能源服务,有力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能源转型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持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能源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能源事业发展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加快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碳达峰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如期实现2030年达到25%左右的目标。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在清洁取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入推进电能替代,未来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智能机器人在安徽芜湖特高压变电站进行特殊巡检。(国家能源局图片)
第三,推进能源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完善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持续增强国内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实现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煤炭储备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化产运销衔接。合理增加石油储备,加快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力争2027年储气能力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较2020年翻一番。健全能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提升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管控能力。
第四,提升能源普惠高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城乡能源可及性和服务水平,聚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多样化用能需求,加快建设充电、加气、加氢、供热(冷)等城乡供能基础设施,支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开展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农村电力供应短板,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30年,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超过1000千瓦时。加强区域能源互补互济,加快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设“风光水(储)”“风光火(储)”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提升中东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提升本地能源自给能力。强化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优化能源输送格局,提高输送通道利用效率。
第五,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活力和动能。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健全完善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持续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激发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活力。
2022年12月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泰安-泰兴段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北气南下”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国家能源局图片)
第六,推进能源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巩固能源合作基本盘,加强传统能源项目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能源合作新空间,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推动更多绿色能源合作项目落地。打造一批能源标志性工程,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推动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加强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开展高效低成本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攻关,共同探索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带动生产成本下降和就业岗位增加,使清洁能源发展更多更好惠及经济民生。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建设和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主要能源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贡献能源转型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