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头条

透过电力数据看塞罕坝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8-23 11:31

  透过电力数据看塞罕坝

  ——冀北电力深化大数据应用服务绿色发展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年8月23日,习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时强调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河北承德塞罕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一直是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指出:“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牢记嘱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着力建设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积极助力承德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走进冀北电力本部,二楼的数字化大厅正滚动展示着“电力看塞罕坝”电力大数据分析成果。该成果从区域经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4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塞罕坝建设的发展成效。

  2021年,冀北电力在承德市丰宁县、围场县全域试点开展示范区建设,重点解决电网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赢的关键性问题。

  同时,冀北电力还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价值密度高、实时准确性强的特点,于今年3月启动开展“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工作,从电力视角全面分析了示范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成效,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挖电力数据价值 构建电力大数据算法模型

  “通过对比分析反映承德地区和示范区的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关键指标,发现示范区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稳健。近5年来,示范区生产值增速远高于承德地区平均水平。”冀北电力数字化部王骏说。

  荒原变林海,塞罕坝是一个谱写神话的地方。冀北电力深挖能源与生态发展、用电量与经济活跃度关联关系,应用大数据算法,设计开发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和生态发展指数模型,在展示塞罕坝示范区变化趋势的同时,为塞罕坝地区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示范区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产业主导地位增强。

  经济指数显示,从2012年起,示范区电力经济景气指数均在临界值100以上,特别是2017年8月习批示塞罕坝精神之后,年度电力经济景气指数整体呈加速上升趋势。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上升最为明显。各行业增长点实现有效衔接,示范区房地产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于2012年率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受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等经济建设任务影响,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等行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运行先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产业用电结构变化来看,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趋势明显,在过去10年间,增长接近20个百分点。绿色产业用电量同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16年承德市政府提出全力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之后,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用电量占比超过30%,逐步成为地区主导产业。

  示范区处于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风光资源丰富,目前已实现100%清洁能源装机。受益于经济转型、清洁能源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因素,示范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已由2012年66.08上升至2021年78.51,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于地区整体水平。

  2012~2021年,示范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累计增长559.32%,期间受2015年“绿色冬奥”政策带动,增长趋势明显。光伏装机容量增速显著,2012~2021年,示范区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分别累计增长285.92%、880.23%。2018年受《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政策驱动,光伏扶贫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65.09%,成为光伏建设重要年度。

  应用三维建模技术 搭建可视化数据分析场景

  从1962年塞罕坝建场至今,塞罕坝林场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11.4%提升至82%,塞罕坝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量109万吨,相当于4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冀北电力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以大屏可视化平台作为载体,以三维技术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与真实感,将塞罕坝从高原荒漠到万亩林海的变化过程栩栩如生地复现出来,让观看者犹如置身现场。

  可视化分析场景,以“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成果即以区域经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四大版块为主要分析内容,包含各种折线图、饼图、柱形图、动态图表等分析模式,涵盖产业用电结构变化、用电量分析、能源与生态发展趋势、森林碳汇、绿电减排、多元用能等诸多内容数据。

  值得的一提的是,该可视化平台还融入了多个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程项目案例,包括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阜康换流站、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等,立体呈现了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效。

  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大屏可视化平台在直观呈现该电站各类运行数据的同时,还以动态图象的形式,生动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即抽水蓄能电站如何循环利用上、下两个水库进行发电。详细介绍了在夜间、周末等用电低谷期,抽水蓄能电站利用风电、光伏产生的富余能源,通过山体内的水道系统,把山下的水抽到落差约500米的山上,待用电高峰时,上水库开闸放水、推动机组发电,最大程度地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运作原理。

  发挥数据优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看塞罕坝” 大数据分析成果,在服务政府决策的同时,也是冀北电力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塞罕坝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数据支撑。

  在承德,每10千瓦时电就有8千瓦时来自新能源发电。截至目前,承德并网新能源场站共有77座,其中风电场38座、光伏发电站39座,风光发电最大出力达448.4万千瓦,是地区电网最大负荷的1.39倍。

  “220千伏塞罕坝智慧变电站将于近期投运,直接就近接入风光资源汇集的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改变原有的迂回供电方式,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承德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袁绍军说。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源端,示范区均为清洁能源装机,2021年装机731.6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预计达到2100万千瓦。在网端,示范区风力资源、光伏资源等清洁能源资源富余,2021年冀北电力已建有6条输电通道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两站三线”,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在荷端,2021年示范区最大负荷34.7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43万千瓦,第一、三产业继续扩大占比。在储端,“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将在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领域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

  在示范区建设上,冀北电力紧扣“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力,以“需求为先、实用在前”为原则,打造“多要素齐全、多场景合一”的示范标杆,规划22项重点任务,构建“场站所村”零碳智慧用能体系,打造“多场景合一、多要素齐全”的示范标杆。

  2021年,4月26日,冀北地区首座220千伏智慧变电站——塞罕坝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该变电站开创了由政府主导出资电网建设、企业无偿接收的新模式。工程依托变电站资源,融合建设交直流微网、储能站、分布式光伏站、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5G网络、北斗通信系统、无人机方舱等,成为了多站合一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智慧变电站。

  接下来,冀北电力将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成果, “用数据说话”,积极赋能塞罕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以“电力看塞罕坝”为基础,探索丰富的数据服务模式,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为“双碳”目标落地贡献力量。 (葛剑 吕轩 李慧 盖巧琳)

  观察手记

坝上的新绿

  绿意葱茏的塞罕坝,并非浑然天成。115万亩茂密的人工林,是塞罕坝人艰苦奋斗与接续努力的结果,塞罕坝精神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创新应用电力数据,为塞罕坝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算法的应用,将多年来塞罕坝的变化浓缩成一组组数据,相信这一组组数据将为当地政府决策,为冀北电力继续推进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示范区建设提供数据依据与支撑。

  在能源资源利用中,人类生产和生活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避免和不可改变的事实,即资源稀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电能的产、送、用全链条加大投入力度。

  承德地处燕山山脉和内蒙古高原连接地带,有风天数多、光照时间长,新能源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度挖掘当地风能资源,应用创新成果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率,探索丰富的数据服务模式,冀北电力正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的路上奋力前进。(李慧)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