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8-14 16:35
8月12日,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光热发电等所有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实施方案》指出,2025年6月1日前的存量项目,以稳定运营为目标,衔接现有政策,机制电量规模在现行137亿千瓦时基础上扩大至154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0.3078元/千瓦时。执行期限按照剩余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与投产满20年较早者确定。扶贫类、特许经营权类、分布式光伏、平价示范、光热发电、分散式风电及国家能源局专项批复的风电项目、保障性平价项目纳入的机制电量规模与现有新能源保障规模衔接,确保这部分存量项目收益稳定。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增量项目,以提升投资信心为目标,每年安排一定规模机制电量并制定竞价上下限,机制电价在竞价区间内集中竞价、边际出清形成,执行期限12年。
《实施方案》明确,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按月开展差价结算。当现货实时市场新能源交易均价低于机制电价时,按差价补偿发电侧,补偿费用由工商业用户分摊;反之,扣除差价反哺工商业用户。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