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6-30 14:00
李彩玲 陈佳仪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重庆公司积极推进“驭风”“沐光”行动,在农村地区利用零散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为农村能源革命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截至6月23日,国能重庆新能源公司风电装机容量约为29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约为19.4万千瓦。投产至今“风光”累计发电近5.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22.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0万吨。
“光景”成“钱景”
近年来,光伏发电这个将“光景”转化为“钱景”的阳光产业在重庆农村悄然兴起。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光伏+农业”是重庆市巫溪县乡村振兴规划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国能重庆公司巫溪塘坊“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应运而生。
在巫溪县的塘坊光伏电站,近13万块光伏板沿山势而建、连线成片,宛如蓝色的海洋,在烈日下熠熠生辉。该电站运维人员罗小强介绍,该项目通过给农户支付土地租金的形式,减少农业生产的土地租金成本,在土壤深厚、土地平缓的地方可种植蔬菜、中药材、牧草等,也可以散养土鸡、羊和蜜蜂,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农业用地上安装光伏板,实现了太阳能发电与农业生产的双重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国能重庆新能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亮指出,光伏板为农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减少了水分蒸发,有助于节水灌溉。
同时,光伏发电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灌溉、照明、温控、自动化设备运行等多种需求,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外部电网的依赖。黄亮表示,“农光互补”项目除了提高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的双重收益,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外,还带动了光伏设备制造、安装与维护、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让百姓真正实现利用闲置资源,坐享“阳光收益”。
“新能源+”为乡村振兴蓄能
随着“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与“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深入实施,重庆农村地区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将成为农村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助力构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新能源产业链条长、配套企业多、集聚效应明显,新能源项目建设还能够有效带动研发、制造、建设、运营、物流等全产业链体系向农村地区转移,让资源禀赋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提升农村自主发展能力。”国能重庆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乾尧指出,尽管蓝图已绘就,但能否将乡村“风光”真正发展成为乡村的风光产业,还需细化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索。
据介绍,近几年,该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模式,通过产业带动、环境优化、就业帮扶、党建共建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与农村地区资源禀赋相结合。同时,实施“农光互补”、乡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一系列“新能源+乡村振兴”典型项目,将清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建设。
徐乾尧表示,乡村振兴“风光”正好。国能重庆新能源公司坚持将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当好乡村振兴的“拓路者”,以先进技术和模式,推动风电、光伏成为农村能源革命的新载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