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要闻

两会特稿|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力量④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3-13 16:02

四个维度 拓展能源合作新空间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于琳娜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自主开放、合作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

  今日之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今日之中国,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能源行业的代表委员对能源行业自主开放、更好地“走出去”积极建言献策,驻华使节们热切关注中国两会释放的积极信号,期待着与中国拓展能源合作新空间。

维护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在自主中谋求发展,又要在开放中坚持自主。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障能源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以能源安全新格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必须坚持自主开放发展。”章建华说。

  新时代十年,我国能源发展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不断强化能源供给能力建设,能源自给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不断推进能源资源进口多元化,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看向国际,各种因素交织推动国际能源供应格局深刻调整,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提高能源供应多元化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政策措施,维护本国能源安全。

  现阶段,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支撑,锂、钴、镍等矿产是新能源核心原材料,矿产资源安全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提交了提案。他建议深化矿业国际合作,健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与矿产资源供应伙伴的合作,构建自主可控的海外矿产资源运输体系,实行‘国货国运’。积极参与国际矿业投资和贸易规则制定,确立与我国地位和经济实力对等的话语权。”姜耀东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建议,加速推进新能源行业上游布局,加强关键矿产资源保障,加快高安全耐低温固态电池研发,同时为新能源相关企业在全球寻找优质矿山提供资源支持,提升海外项目的投资、建设效率。

增强民营企业“走出去”自信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有效应对,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彰显出发展韧性与活力。民营经济展现了旺盛生命力,不仅在国内稳就业、促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竞争中也大显身手。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浪潮中,能源民企的力量正在崛起。

  创新,是能源民企“走出去”的不竭动力。

  “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有感而发,“宁德时代如今拥有世界最全面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以及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最快转化链条,正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做民族品牌,产业的内功显得非常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俊洲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润滑油产品。他认为:“要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品牌才能走得出去、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民族品牌“走出去”,还需要构建全球化的发展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升以光伏企业为例介绍:“中国的光伏企业需要构建全球化的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走出去’。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国光伏企业要加快完善全球产业布局,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推动供应链的全球化和海外的本土化经营。”

推动清洁能源合作走深走实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绿色能源成绩单引人瞩目。

  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就,也获得了境外机构的认可。根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发布的《追踪清洁能源创新——聚焦中国》报告,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已经成为能源专利申请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发明者的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在太阳能光伏、电动车技术、照明等领域。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驻华使节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分期待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加强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这个人类共同的挑战。

  “我们对中国如何推进绿色转型非常感兴趣。”丹麦驻华大使马磊高度关注中国“十四五”规划在气候和能源领域的实施情况,同时他期待着进一步巩固加强两国政府间业已成功的能源合作。“从丹麦方面,我们愿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例如通过与中国的生态环境部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开展能源政策制定的工作,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与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信息。”

  巴西驻华大使高望对巴西和中国已经取得的能源合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巴西和中国在能源领域已形成了坚实的合作基础。”高望表示这种合作是互利的,“未来我们不仅会在石油、天然气、配电等传统投资领域继续合作,在新的领域也有巨大潜力,比如绿色氢、能源储存、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贺伟民表示,两国的优势互补拓展了合作空间:“我们擅长海上风电领域,中国非常擅长生产相关设备,在这一方面我们互相补充,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贺伟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为两国提供了更多的能源转型合作空间。“荷中两国在能源转型与合作方面有许多事情要做,例如海上风电、氢能尤其是绿色氢能方面的工作,包括如何实现绿氢储存和运输等问题。”

  面对气候变化、水土和空气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各国迫切需要实现绿色发展。中国政府在低碳转型、气候投融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长期投入和实质努力。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将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不同国家,惠及更广大地区民众,在全球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一带一路”共谋发展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耕耘,播撒共谋发展的种子;十年生长,结出合作共赢的硕果。十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构筑起连心桥,铺设好发展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截至2022年底,已有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这样表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对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3.4%,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表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印证了该倡议的成功。“哈中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了提升交通物流能力和发展转运通道,双方还积极推进能源、工业、农工综合体以及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交流合作。”

  能源行业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共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认为,积极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对接的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需要探索我国优势能源技术与成套化装备及资金沿‘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模式。”刘中民说。

  “在全球区域本土化背景下,我们将在‘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别关系优势地区,优先推进区域本土化举措落地,在区域本土化进程中依托国内大本营配置全球资源。”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广交朋友、深化合作,“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各国的利益交汇点随之扩展,中国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之路越走越宽广。在新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发展诉求、互补的能源结构让中国与各国更加紧密地连为一体。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