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要闻

两会访谈|李生权:多措并举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3-09 15:12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生权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通讯员 祝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是生态大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峡库坝区所在地,既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要使命,更承担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光荣责任。

  对于助力“长江大保护”、推进湖北实现“双碳”目标、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湖北电力有哪些思考和举措?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生权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畅谈湖北电力的发展规划。

  中能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湖北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湖北电力对于助力“长江大保护”有何举措?

  李生权:在“长江大保护”实践中,开展以船舶电动化、港口岸电建设、港口电气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化长江”建设,通过“以电代油”提升船舶和港口电气化水平,能极大助力长江流域减污降碳增效。目前,“电化长江”建设持续推进。以湖北为例,长江干流流经湖北境内达1061千米,为国内各省之最。

  截至2022年底,长江湖北段建设岸电设施297套,实现了主要港口码头岸电全覆盖;打造三峡坝区国家级岸电实验区,全球最大载电量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成功首航;武汉阳逻港电动集卡换电站建成投运,“阳逻—仙桃”航线两座120TEU集装箱电动船舶充换电站启动建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推动“电化长江”高质量建设,我建议,一是加强机制协同。构建“长江大保护”大协同体系,推动沿江省、市成立“电化长江”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港口、船舶、岸电等相关方主体责任,建立统一政府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岸电设施建设运营、船舶受电改造、岸电使用、港口碳排放监测等工作的日常监督执法,形成政企协作合力。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规划、港口岸电建设规划、船用动力电池标准制定、岸电建设运营管理、港口电气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指令性文件,适时将岸电建设、岸电使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等指标纳入港口和船舶年检内容,引导和支持传统燃油船舶电动化替代、岸电建设运营、港口绿色转型,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普及电动船舶应用。三是加强市场激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行贴息贷款、低息贷款、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措施,推动港口和船舶参与碳市场交易,激励各类投资主体主动参与,深入探索电动船舶租赁、船电分离、岸电设施代运营等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中能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网湖北电力在强信心、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李生权:湖北电力将坚持国民经济保障者、美好生活服务者的定位,扛起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在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上下功夫。2023年,我们将加快推进“三交两直”特高压建设,保持适度的电网投资建设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目前已开工金上至湖北、通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电网建设工程。这2项工程可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并将大幅提升湖北电网供电能力。主动服务湖北“三高地、两基地”“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全力保障项目早用电、快用电、好用电,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代理购电兜底服务。继续落实好系列稳经济举措,公司去年实现全省所有地区小微企业和居民160千瓦及以下用电报装“零投资”,帮助企业节约办电成本超过35亿元。今年将继续大力推广“转改直”“汉正模式”,持续深化“三省”“三零”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全面取消武汉核心区计划停电,实现所有地市公司均建成“零计划停电示范区”,不断压缩停电时间,提升用电可靠性。持续加强农村供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和赋能乡村振兴·电网绿色行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能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您认为优化储能配置对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意义是什么?湖北电力下一步将会采取哪些举措推广应用大规模新型储能装置,发挥储能调节平衡能力?

  李生权:要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在系统的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其中储能是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关键。为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优化储能配置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建议,一是制定统一、通用的储能优化配置标准。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结合源网荷各环节对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差异化需求,统筹各类储能技术经济特性及建设周期,围绕大型新能源基地、跨省区输电送受端、负荷密集区、电网薄弱环节、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等各类典型场景,研究出台抽水蓄能和各类新型储能统一、通用的储能相关配置导则及技术标准规范。

  二是完善促进储能发展价格政策和市场机制。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完善储能价格政策和参与电力市场相关机制,提高新能源对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研究制订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完善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调节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三是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各类型储能规划的统筹。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全国规划分解明确各省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时序及利用率指标,推动新能源规划与储能规划有效衔接,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划上下衔接、各专项规划相互协调。

  四是推动储能技术迭代开发和产业升级。建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聚焦各类应用场景,关注多元化技术路线,以稳步推进、分批实施的原则,优选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加强试点项目跟踪评估,确定关键技术经济参数,不断完善储能技术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