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红岩精神耀山城丨“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重庆站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1-07-12 11:50

红岩精神耀山城 万家灯火不夜天丨“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重庆站①

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谢文川

  编者按 三千青山埋忠骨,换得神州永太平。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革命先烈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身躯冲破漫漫长夜,托起了黎明的曙光。即日起,《中国电力报》将刊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能源通道看中国”重庆站融媒报道,看新时代电力人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旗帜,服务人民美好小康生活的“重庆样板”。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穿重庆而过。

  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时过境迁,红岩精神遍布山城的每一个角落,重庆也凭借红色旅游、错落山色等独特旅游资源打造的3D网红城市,吸引了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3D电网”也在这座3D城市中应运而生。

  切实提升居民用电感受,切实助力人居环境提升……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围绕全面小康的目标,建一流城市配电网示范区、推强有力的生态保护举措,以高品质的供电服务成效,为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精彩画卷正在美丽山城徐徐铺展。

  地下30米处的隧道 保障20年用电需求

  重庆被称为山城,独特的地域结构使得在重庆架设电网线路更加困难,尤其是游人如织的重庆解放碑商圈。这里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用电负荷密度大,仅次于上海陆家嘴,位居全国第二。但鲜有人知的是,在解放碑地下,有一条电力隧道,保障着重庆商业中心的灯火通明。

  在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安全员魏鸿宇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进入电力隧道。与普通“隧道”平缓的感觉不同,这里高低起伏。据魏鸿宇介绍,隧道入口处距地面有近30米的落差,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而其中最深处距地面有47米。

  仲夏时节,重庆湿热异常,隧道里的温度虽比外面低,但湿度更大。记者进入隧道不久,浑身就已湿透。“这条全长4.5千米的隧道,检修团队每周都要走上一次。”魏鸿宇说。

  这座布局呈“一环七射”特征的电力隧道打通了两座220千伏变电站联结通道,保障着6座110千伏变电站的运行,实现了渝中半岛多座变电站的智能互联,为打造高可靠配电网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走于隧道内部,一根根电缆整齐排列在两侧的支架上。隧道电缆出口直接与商圈楼宇地下车库相连,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破解了电力建设与人文资源冲突的难题。这条电力隧道与沿线重要商业大楼实现直接贯通,是解放碑商圈6平方千米核心区域内安全可靠供电的保障,可满足商圈未来20年发展的用电需求。

  环保账为长江减排 经济账为企业增收

  解放碑环形电力隧道,使各变电站电源点实现智能互联,破解了城市核心区电网建设难题。与此同时,重庆电力还在加大电能替代力度、助力“3060”目标实现方面不断探索,寻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平衡。

  为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电力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长江沿线岸电全覆盖要求,加快推进重要码头港口岸电全覆盖,大力推进长江流域重庆段“五地九点”共16个泊位的岸电建设,为长江游轮经济绿色发展打下基础。岸电共配置了19150千伏安的用电容量,预计年替代电量约500万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1000余吨。据了解,近年来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

  在朝天门码头,14个码头通过浮桥连接深入江心,在5号与11号码头前,两条小船托浮的变电箱分外醒目。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市场拓展管理专责庹云娟告诉记者,这是重庆电力为朝天门码头量身打造的浮动式变电站,变电站可根据水位变化上下浮动,也可根据码头距岸边远近移动。游船停泊后,运营人员操作人机协同电控插拔装置,将低压电缆自动连接至低压岸电接口箱,之后再通过“E充电”App申请使用岸电。

  “以前用燃油发电,一到晚上噪音特别大,旅客的体验感差,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运营成本也高。”世纪荣耀号游轮电机长李国云说,“如今用上了岸电,船一进港所有的用电都由码头提供,省时、省力、省钱,还保护了长江生态。”

  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电气主管尹定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游轮靠港,一个小时需要耗费50公斤的柴油,价格在300元左右。如果使用岸电,同样负荷的情况下,要节约一半的成本,只需要150元左右。一艘船每天节约的燃料成本就可以达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测算,通过“以电代油”,一艘万吨级游轮靠泊期间可减少燃油使用1.5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4.7吨,相当于约300辆家用轿车行驶3万公里排放的污染量;按平均每天在港船舶20艘次计,相当于每天6000辆家用轿车排放的污染量免于向长江排放。

  传承红岩精神 服务川渝经济

  随着重庆经济的持续发展,客户对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传承红岩精神,重庆电力把服务关口延伸到客户身边。

  重庆电力有一支以“红岩”命名的团队,他们不惧酷暑、不畏严寒、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用行动彰显责任、用付出点亮光明。重庆市渝中区18.7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600多个供电台区,服务用户达27万多户,供电及运维任务相当繁重。国家电网红岩(市区渝中)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服务范围就在这里。

  “我们承诺不管在渝中区哪个小区、哪条偏巷,45分钟内就要赶到现场应急抢险。”红岩服务队队长杨云飞告诉记者,该服务队有26人,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组成。在杨云飞的记忆中,从参加工作起,每到酷夏来临,从白天忙到半夜,甚至通宵到凌晨都很寻常。

  “2019年,我想把店里的变压器容量升级,当时想着怎么不得要个几万块钱?谁知在网上申请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办妥了,其间一分钱没花。”重庆嘉滨道茶餐厅老板张勇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重庆电力的服务感到十分满意。

  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婧告诉记者,自2019年重庆市推出了低压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后,该公司已为两万余户小微企业报装接电提供“三零”服务,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近期,我们还会推出‘三零’服务的升级版,将接电时间进一步压减至8个工作日以内。目前正在深度融合‘网上国网’与‘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让群众办电更快捷、更方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重庆两江四岸灯火璀璨,宛如条条绚丽的彩带,舞动在江岸边。百余年来,从千疮百孔到繁华都市,重庆的华丽转变,见证了无数重庆电力儿女前赴后继、守护光明、奋力推动重庆电力工业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赵雅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