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06 14:56
—— 国家电投援建延川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能源新闻网 记者 张浩正
金秋时分,陕北的广袤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的苹果园,“黄河情·原上红——2025延川苹果采摘节”正热闹上演,由国家电投集团派驻的延川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晓飞正亲自“带货直播”,一旁的果农们喜笑颜开。据了解,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协调各方资源,打造了“媒体种草+AI传播+产地直播+电商销售”四位一体的模式,让这些承载着乡亲们致富希望的果实,通过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走向全国市场。而在延川苹果采摘节的背后,有一幅由国家电投集团援建延川乡村振兴共富的“绿色”画卷。
农光互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距离果园不远处,向着延川县贾家坪镇的山坡上望去,不少光伏板沿着地形井然有序地排布着。
“我们通过农光互补,既保障了清洁能源供应,又推动了农业增效,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国家电投陕西公司延川维检中心负责人王勇介绍道。
据介绍,碧蓝光伏电站作为延川县首个投产运营的新能源项目,贾家坪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390亩,已全容量并网。这片熠熠生辉的光伏板,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大约400万元收入。
碧蓝光伏电站的成功,是国家电投立足延川光照、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光伏+生态”等清洁能源项目的一个写照。而像这样的光伏板,还分布在居民房屋、休闲区域的屋顶上,甚至分布在路边的长椅上,路人将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就能选择“无线充”或“快充”。
据了解,延川县是陕西省26个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之一。目前,延川乾坤湾风景区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曲溪交屋顶光伏项目作为首批示范和县域“样板房”工程已投产发电。
从山坡上下来,走进任何一家农户的大棚中,几乎都可以看见一家人正忙着打理刚种下的果苗。村民向记者介绍道,不少大棚变成了“智慧大棚”,即使不在家,也可以实时看到大棚内的温度,并远程操控大棚的卷帘。“以前,大棚的卷帘都是人工卷起来、放下去,既危险还累,现在我家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下就行了。”村民李海红女士介绍道。
据了解,像这种“科技大棚”,远不止“远程操控”这一项功能。2023年,国家电投发挥优势,以“农村能源革命”为抓手,在贾家坪镇曲溪交村大棚土墙上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太阳能光伏板85组,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就近解决棚内自动卷帘机升降、用水等农业设施清洁用能问题。
这些举措,成功降低了农户大棚用电成本。剩余电量按照上网电价出售,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2万元的收入,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目前第六代科技日光温棚,是延安地区建设标准较高的设施农业,已经列入延安市农业重点示范项目。
十余年来,国家电投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4000万元,建设高标准新型蔬菜棚1006座。经延川县政府统计,每座大棚年平均收入3万-4万元,每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直接帮助575名人口实现脱贫,当地农民得到极大实惠。
据介绍,一直以来,国家电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延川县地理县情的蔬菜大棚产业,帮扶工作取得了实效,推动延川县成为延安地区建设标准第一、建设数量第二的设施农业大县,蔬菜种植也成为延川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贾家坪镇的大棚。
“他们的帮扶理念是动态调整的,以前是资金支持,后来转变成产业支撑,不仅给我们‘输血’,也在不断‘造血’。”贾家坪镇党委书记马国勇介绍道。
光伏板背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式发展新模式
据了解,国家电投聚焦帮助延川县打造新质生产力龙头企业,全面推进铁业社复兴项目,2024年依托铁业社建设光伏支架生产线,共生产成品500余吨。2025年,聚焦产业升级,该集团对接20余家供应链龙头企业,选取国内先进的钢边框制造企业与铁业社融合发展,下一步,将建设域内首个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
“2024年,借助国家电投集团‘1+2’联队帮扶单位优势,在延川县直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6100万元、有偿帮扶资金1091万元,引进无偿帮扶资金200万元、有偿帮扶资金5000万元,消费帮扶2211万元。在发挥自身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式发展新模式。”陈晓飞介绍道。
据了解,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农村能源革命”只是国家电投众多“钥匙”的其中一把。在文旅发展、文化传承、人才培育、解决就业等方面,都大有文章。从清洁能源建设到农文旅联动,从驻村建设到产业引进,国家电投在延川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绿色”与“富民”的双重足迹。
日落时分,红彤彤的苹果如灯笼般缀满枝头,映出喜人的金光,农户一筐又一筐地将苹果装车,运向远方。秋风吹来,醇厚的果香漫溢山野、沁人心脾,仿佛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故乡。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的苹果园。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