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7 16:40
智赋南网 电启新程
——南方电网用AI实践作答“能源高质量发展”时代考题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通讯员 何思妍 刘仰奇 张翼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政策的东风下,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锚定“AI赋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融合发展,通过筑基智算底座、深耕核心场景、推进开放共享,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成果。
从“电碳算协同”的创新突破到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从技术底座的夯实筑强到产业生态的共荣共生,当下的南方电网以AI为笔,书写出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壮丽篇章。
电碳算协同,AI答好“绿色高效”必答题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南方电网以加快“电碳算协同”体系建设解题,让绿色算力与优质电力实现双向奔赴。面对“东数西算”工程与“西电东送”融合带来的新挑战,公司将AI技术嵌入算力调度全链条,给出了政策落地的“南网解法”。
为了破解算力用电精准匹配难题,南方电网首创涵盖训练框架、算力卡、大模型和数据量的四维度测试矩阵,研发国内首个电算协同映射模型,实现算力用电预测准确率达95%,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调度提供全新计量思路。针对硬件架构各异、单位能耗千差万别的问题,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首套“电算耦合实时算力计量表”,创新建立“任务—资源—电力”三元耦合计量框架,并已在广州棠下数据中心完成行业首例电算耦合计量测试,成功获取电力—算力实时运行曲线。“未来,算力资源的使用有望像水、电一样便捷、统一、可量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像电力计量般精准高效的算力度量体系。”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禤亮的解读,道出了这项技术对行业的革新意义。
基于模型与数据,南方电网公司还探索打造了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堪称算力“导航仪”——不仅能实时监测算力任务的电力、算力、碳排情况,还能根据电力市场的电价调整:哪里电价低,就把算力任务转向哪里,有效降低算力运营成本10%以上。借助绿电超发信号实现算力任务分钟级转移聚合,大幅提升绿电使用率。结合“南网妙算”高能效服务器(能效提升15%)、低损直流供电技术等节能降耗技术,公司为算力中心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供能系统。在近期召开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这套系统支撑实现所有场馆100%绿电供应,用电量达5万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25吨、二氧化碳排放62.5吨。
数据要素激活,AI解锁“价值转化”新密码
《实施意见》强调,要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推动数据要素赋能能源发展。南方电网以AI为“催化剂”,打通数据流通壁垒,激活沉睡的能源数据资源,构建起数据价值释放的完整链路。
夯实数据基础是政策落地的前提。为此,南方电网公司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实现海量数据常态化采集监控;2024年8月率先启动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发布涵盖十大主题、149类电力数据的开放目录,含40项人工智能数据集,促进电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据了解,该空间目前已入驻了280余家生态主体,联合广州市民政局、国家管网集团、西安西电、中汽数据等生态主体,共创了智慧养老公益服务、企业用能分析、电力设备优化升级、车桩网供需互动等40余个高价值应用场景。其打造的“一门户、五中心”平台,为能源及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个数据可信流通、高效利用的载体平台,真正让众多数据需求方实现 “找数有门、用数无忧”。
当下,从调度电力到巡视设备,从服务电力市场到辅助决策,AI正在让南方电网变得“更聪明”。这背后,是南方电网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双向考量:一方面,以“DataforAI(数据支撑AI)”,将电力全领域数据汇集成高质量样本库,驱动超350个业务与技术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以“AIforData(AI赋能数据)”,让数据从资源变成生产力。在“Data for AI”模式下,南方电网公司建成调度、规划等领域六个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央企优秀建设成果),支撑超350个业务场景智能化升级——用电网运行数据重塑“精准预测—仿真推演—安全防控—智能决策”调度流程,用“天空地”电网生产数据赋能设备巡视、缺陷排查全流程。在“AI for Data”模式下,构建“找数—算数—用数—管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AI赋能数据质量治理各环节。
生态共荣筑基,AI筑牢“创新发展”共同体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的意见指引下,南方电网着力推动电力AI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
强化“AI+”技术底座创新。南方电网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大瓦特”系列大模型为核心,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大模型“大瓦特·驭电”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全年至少8760个运行方式的仿真计算,相比传统仿真软件,分析速度和精准度大幅提升,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国内首套全自主可控电力求解器“大瓦特·天权”30分钟完成230万个出清变量最优求解,经工信部电子五所认证,性能较国际主流产品平均提升14%,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提供核心支撑。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算力规模达到近1400PFLOPS,“这与南方电网公司在算力、数据、平台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是分不开的”,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建设管理团队高级经理张喜铭表示,基于MaaS(模型即服务)架构的自主可控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研发人员提供样本集、模型管理、训练环境、业务场景落地等一站式服务,正逐步助力实现《实施意见》“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的目标。
场景赋能是政策落地的“试金石”。面对新能源消纳难题,AI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力平衡体系实现新能源发电与负荷变化在百万平方公里尺度上的秒级匹配,今年南方电网新能源消纳率已达97%,位居全国前列;在车网互动领域,“为实现新能源发力和车主充放电需求的动态平衡,我们依托‘车桩路网’等多行业数据,以AI赋能充电负荷预测、互动激励决策等关键环节”,南网产业发展集团南网电动公司副总经理王奇介绍,AI已支撑南方五省区完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跨省区车网互动试验,吸引超10万辆次电动车参与;在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治理中,AI通过用电模式分析提前干预隐患,自2022年开展城中村治理以来,南方电网已累计完成898个城中村供用电问题整治,故障抢修平均复电时长降幅达43%,民生获得感在持续提升。
在当下,南方电网公司以《实施意见》为纲领,在算碳协同、数据赋能、生态共建领域的实践,不仅为自身注入动能,更为能源行业“人工智能+”转型提供样本。未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创新突破,南方电网必将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贡献更多“南网智慧”,以实际行动为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书写“南网答卷”。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