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赋能园区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03 13:58

叶欣欣 杨建立 唐瑾瑾

  在江北金山智造园,14栋现代化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集中空压站、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新能源充电桩以及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绿色低碳设施在这里齐聚,让26.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能容纳近百家企业“并肩发展”,勾勒出与传统工业园区截然不同的发展图景。8月8日,该公司试点打造的浙江省首个“五全”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在江北区金山智造园区落成。

  作为工业强市,宁波工业用电量占全市用电量超七成,宁波市正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入园,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工业用地入园率65%以上。据统计,全市已有5个国家级、13个省级大型园区,120余个小微企业园区,这些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60%,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电量56%。

  企业往园区“挤”,用能需求也跟着“聚”。在此背景下,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聚焦工业园区、企业用电用能需求,创新推出“业务全覆盖、资源全利用、数据全接入、服务全方位、管理全寿命”的“五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供电”“能效”双方案,持续挖掘企业节能提效潜力,助力打造现代化电力营商环境。

  服务前置,入驻即享配套服务

  “我们入驻时,供电线路、设备甚至专属服务经理都已经到位了,生产用电‘拎包即用’,像房子‘精装修’一样,不用我们操心电力基础配套。”提及入驻体验,宁波新马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小强表示,“精装修”式的电力配套服务,省时、省心又省力!

  当前,宁波工业园区正处于深度转型期,不少园区因前期规划“滞后”,常常陷入电力配套不充分、用能管理粗放、碳排管控空白的困境。而在江北金山智造园,“服务前置”的创新实践,正将这些传统园区的困境逐一打破。

  金山智造园引入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近乎苛刻。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从招商阶段就主动“上前一步”,派出专属电力工业社区经理提前介入,逐家走访摸排意向企业,深入了解其生产流程和用能特性。这些“电专家”化身“能源顾问”,为企业量身定制用能方案,从变压器容量到光伏配比都给出专业建议。同时将压缩空气集中供气、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能源设施方案与园区主体工程“打包”推进,工业社区经理全程跟踪建设进度,确保能源基础设施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等到企业入驻时,提前铺好的供气管道、装好的光伏板、预留的储能站位置早已就绪,连专属客户经理都提前对接完毕,真正实现了“入驻即用电”的无缝衔接。

  这一模式的成效不止于此。在宁波海洋经济示范区现代渔业产业园,“服务前置”更转化为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的“加速度”。

  位于象山县高塘岛乡的宁波海洋经济示范区现代渔业产业园,主打智能化水产养殖、冷链物流及精深加工。园内诺帝克水产象山基地刚突破三文鱼本土化养殖技术,正加急扩产,但在配电设施改造扩建上犯了难,恒温养殖设备、冷链冷库都需要稳定电力支撑,投产时间越晚,企业收益影响越大。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迅速组建专属客户经理团队对接,在项目报装、方案制定、验收投产等环节全程支持,同时优化施工路径、开通绿色通道,协助完成审批与外部配套。原计划300天的办电周期,最终在180天内完成35基铁塔新建、8.744千米架空线路及5.179千米电缆铺设,还穿越多条在运线路。8月1日,成功架设智能型35千伏三文变电站。

  目前,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已与江北、海曙、鄞州等七个区县11个园区达成合作意向,海曙一园区、慈溪智能家电高新产业园等项目也在逐步推进,通过电力社区经理前置化服务有效保障了园区的用电用能需求。

  数智管控,用能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园区现代化建设,数智管控是把“金钥匙”,如何用好这把“钥匙”,破解用能难题、让园区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在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能源大脑”能量管理平台给出了答案。

  2020年7月,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投用,共建有29栋四层工业厂房、10栋研发楼和1栋综合服务中心。随着多家高精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内负荷增长迅速,传统粗放的用能管理模式逐渐难以适配。

  破局的关键,藏在“技术革新”里。

  2024年4月,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加快推进园区光伏、储能和空调等无感、微感资源聚合,将6.2兆瓦分布式光伏、1260千瓦/2400千瓦时储能和120千瓦空调资源统一接入“智慧能源大脑”能量管理平台。平台依托动态能量分析能力,实时监测清洁能源发电、储存与消纳全过程,精准评估光伏出力与储能充放的经济效益,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园区提供分时用电策略、储能充放时段优化、空调负荷柔性调控等优化用电措施,增强微网与主网互动能力,最终实现高效、经济、绿色的用能管理。

  “平台试点应用一年以来,光伏消纳率约50%,平均每度电的成本下降约5.5%,相当于节省了42万元。”园区运营负责人张津瑜感慨道。

  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节能增效,勾勒出了现代化工业园区以数智化驱动绿色转型的清晰蓝图。如今,这样的能源管理平台已在宁波北仑灵峰园区等普遍应用,并结合园区实际用能需求及发展变化持续开展个性化功能迭代,为园区企业用能精细化管理及能效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增值服务,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8月6日,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内,宁波吉聚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收到一条周五参与市场化响应的邀约。打开系统界面,负荷基线、响应时段清晰标注,几分钟内该企业便精准完成响应负荷量申报,一场企业与电网的“默契互动”就此拉开序幕。

  宁波吉聚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金属及塑料表面处理技术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配置了1265千伏安容量的储能设备,近年来多次参与迎峰度夏期间的负荷响应工作。

  “需求侧响应通过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削峰填谷,通过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缓解发电侧调峰压力,让用电企业与电网互动起来,参与用户在获得补贴的同时,可有效缓解局部区域阶段性的短时供电压力。”宁波余姚公司营销部主任陈高其解释到。

  8月8日,该企业成功响应,平均压降500千瓦左右,达到预期效果。“响应时段是晚上19:00-21:00,我们通过调整储能放电时段,在这期间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还能获取一部分响应补贴。”吉聚科技副总经理陈利明笑着补充到,补贴按月度结算,这次的响应补贴下月就能到账,“兑现及时,让我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除了虚拟电厂带来的“调节收益”,绿电交易也为园区企业开辟了新的“节能红利”。

  在宁波,绿电已不再是少数企业的“尝鲜选择”,而是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标配”。绿电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不少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用电“绿电自给”,还常常出现绿电盈余的情况。

  如何让这些“用不完的清洁电能”不浪费,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绿电交易给出了答案。

  在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屋顶上,11.98兆瓦分布式光伏板铺展如“蓝色绸缎”,这些光伏除了满足拓普集团自身生产需要,还有部分电量盈余。通过绿电交易,该公司将盈余绿电“变现”,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就通过绿电交易售卖了565兆瓦时绿电,带来额外收益5650元。

  “简单说,企业的绿电盈余,除了卖给大电网的收益,还能通过绿电交易多赚一笔‘绿色零花钱’。”国网宁波市北仑区供电公司营销部蔡梦路解释道,“通过把分散的绿电‘聚起来、卖出去’,企业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绿色低碳发展的好处。”

  截至目前,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通过建设虚拟电厂以及聚合绿电,实现了近200户园区用户550兆瓦可调资源、107户377兆瓦分布式光伏资源,累计为客户带去了800余万元额外收益。

  责任编辑:江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