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 时间:2025-05-19 15:57
5月8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神华”)举办中国神华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中国神华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长岩,独立非执行董事王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兴中,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志明,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宋静刚等出席该业绩说明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一季度,中国神华实现商品煤产量8250万吨,总发电量504.2亿千瓦时。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营业收入695.85亿元,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49亿元。
部分解答摘录如下:
问
公司一季度煤炭销售量降幅超15%,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神华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长岩:
2025年一季度,公司煤炭销售量9930万吨,同比下降15.3%,其中销售自产煤7850万吨,同比下降4.7%,销售外购煤2080万吨,同比下降40.4%。
今年一季度,煤炭生产端产能恢复快于需求侧,加上气温较往年偏高、各环节煤矿库存位于高位等因素,煤炭市场偏弱运行,下游采购备煤意愿不强。受此影响,公司煤炭销售量同比下降。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统筹自产和外购、区内和区外、内部和外部,以一体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安排生产调度,努力确保自产煤产运销平稳。
后续公司将积极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发挥煤炭运销系统优势,积极开发外购煤客户及供应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拓展煤炭销售量。
问
公司煤化工利润同比显著增长,增量来源有哪些?
中国神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志明:
2025年一季度公司煤化工业务实现利润总额约4300万元,同比增长168.8%,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料煤采购价格同比下降;二是去年停产检修,今年修理费同比减少。
问
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哪些提升?
中国神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兴中:
按照公司智能化建设规划,到2025年,公司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煤矿智能化技术引领行业;2035年,建成高效智能神东矿区和绿色智能准能矿区。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建成3座国家级智能示范煤矿,7座公司级高级智能化煤矿。16座矿井建成公司中级智能化矿井。计划2025再建成7座公司级高级智能化煤矿。公司19座选煤厂已经建成1座高级、13座中级智能化选煤厂。各公司井工煤矿已全部建成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掘进工作面;露天煤矿实现400台套生产设备无人驾驶;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煤、安控、救援等五类共计330余台套煤矿机器人。
问
公司今年在发电方面的投资安排是怎样的?
中国神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志明:
2025年公司发电板块资本开支计划约174亿元,目前共有6个燃煤发电项目在建,合计12台机组、约934万千瓦装机。主要位于广东、广西、江西、河北,以及印尼南苏。预计印尼南苏1号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九江二期、北海二期合计约470万千瓦机组在下半年投运。其他在建发电机组计划于2026年完工投运。
问
公司一季度发售电量降幅是否大于行业?原因是什么?
中国神华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宋静刚: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0.3%,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4.7%,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均实现增长。
公司发电机组基本是火电机组,一季度发电量504.2亿度,同比下降10.7%。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二是公司电厂所处的大部分地区一季度火电发电量同比降幅明显,其中广东、内蒙古、福建、广西等省份火电降幅较大。
问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中国神华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长岩:
中国神华建立了具有公司特色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这也是公司在多个周期中,不断优化发展方向,强化自身管理,加强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工作建设取得的成果。今年和未来,公司将从以下方面发力,加强公司发展,提升公司质量,稳定公司业绩来回报投资者。
一是要持续巩固和强化一体化的运营能力,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当前能源行业面临转型,新型电力市场正在构建,公司将继续保持定力,做强主责主业,坚定一体化运营的核心模式,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继续深入发展,抓好公司业绩稳定的基础。
二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做增量、做加法。一是做好项目投资,目前公司资本开支主要投向煤炭、发电、运输核心板块,通过发展带来业绩增量,应对挑战。公司煤炭板块新建项目新街一井、二井、塔然高勒煤矿合计产能约2600万吨,新街三井、四井已经取得探矿权,合计产能1200万吨,为煤炭板块未来增量带来了积极的储备。发电板块目前有超过900万千瓦机组在建。二是公司也积极寻找机会,推动并购和资产注入。今年公司完成了杭锦能源股权并购,为公司增加了38亿的保有资源量,20亿的可采储量,增加了4个矿、2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很好地巩固了公司一体化运营能力。公司还将持续与大股东协商,推动启动新的注资工作,通过并购注资为未来发展和增量带来更好的项目。
三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近两年公司研发投入维持在40亿元以上,在新产业、新型技术、煤炭智能化绿色化开采等科技项目都加大投入力度。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是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四是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落实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要求,持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