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09 17:02
渤海滩涂换新颜
——华能山东公司争当能源转型“排头兵”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王可
2024年,齐鲁大地在能源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
作为全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能源转型之路备受瞩目。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山东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从一束光、一阵风中,努力捕捉能源转型的绿色推动力。
告别旧貌 老电厂破茧重生
齐鲁大地,东濒黄海,北临渤海,黄河自西奔腾而来,在这里孕育出了肥沃的平原、丰富的资源。
2024年,在山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发展历史的土地上,其主体能源已逐步挣脱化石能源的束缚,迎来向非化石能源的更替,曾经“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就此迎来了标志性的扭转。
作为转型实践的“排头兵”,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滨州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滨州公司)树立了“煤电企业转型样板”的新标杆。
追溯至1975年,华能滨州公司的前身——山东沾化发电厂(后更名为“沾化热电”),是山东省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在那个年代,厂里机器轰鸣,人来人往,1200多名职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华能滨州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丁杨回想起那段艰难时光,语气中满是感慨:“2016年,老小火电厂的经营效益和环保效益大幅下降,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转型之路迫在眉睫,我们面临着背水一战的严峻考验。”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华能滨州公司的领导班子敏锐捕捉到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与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机遇,成功争取到了清风湖风光同场项目,带领沾化热电开启了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2017年,在清风湖风光同场项目建设的那段日子,我们上下一心,风雨同舟。”丁杨回忆道,“当时整个公司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心就想着要把这个项目干好。施工期间,职工们与施工队伍并肩作战,场面热火朝天。”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拼搏下,清风湖风光同场项目中的光伏项目仅用时88天便完成了建设任务,而风电项目历时128天,于2017年12月29日顺利并网发电,创造了当年同类项目建设最快记录,还达成了“一年双投”的非凡成就。
汗水浇灌出硕果,近三年来,光伏项目年平均发电量高达1.47亿千瓦时,风电项目则达到了2.3亿千瓦时,荣誉接踵而至,见证了转型的成功与辉煌。
随着新能源项目助力火电厂实现转型升级,华能滨州公司于2022年正式关停火电机组,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浓郁的“绿色”底色。
自“双碳”目标确定以来,华能山东公司积极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行动,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4年底,华能山东公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579.83万千瓦,涉及齐鲁大地上的66个新能源项目,其年度发电量达95.35千瓦时,使华能山东公司成为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区域公司,同时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发电企业,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后盾。
科技赋能 创新搭上“顺风车”
溯黄河之流,一路东行,直至其尾闾之所。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巍然耸立,这便是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华能河口风力发电场,其占地面积超2365平方公里,巨大的叶片迎风旋转,每年能生产5.8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走进风电场的运维值班室,大屏展示的电气一次系统图上,“安全运行:5498天”的字样循环闪烁,记录着河口风电场自2010年并网发电以来的辉煌历程。
“河口风电场是华能风电核心技术升级改造的‘试验田’。”风场场长胡鹏飞站在风电机组旁,向记者讲述着风电场的变迁,“每台风机的运转都离不开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核心模块。然而,之前PLC模块单纯依赖进口,且面临停产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华能人迎难而上,研发出了睿渥自主可控风电PLC。”
河口风电场通过引入华能睿渥自主可控风电PLC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核心器件100%“国产大脑”替代,发电效率提升2%,PLC故障率下降85%,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次批量进行的风电机组PLC国产化改造的先锋项目。
2024年,华能山东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再创佳绩,共计荣获88项各类奖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殊荣。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了公司历史新高。
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华能山东公司深入贯彻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截至11月底,华能山东公司已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受理989项,其中300项已获得授权,专利质量更是连续6个月在中国华能区域公司中独占鳌头,年度知识产权折算数完成率高达264.85%。
和谐共融 绿色能源新业态
2024年12月27日12时18分,国内首个获批的立体分层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项目首批60万千瓦并网发电。
项目坐落于渤海湾南岸超过80万亩的沿海滩涂之上,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漫步于此,目光所及之处,华能滨州新能源的光伏阵列蜿蜒铺展,将昔日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滩涂,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使命。
“曾经,沾化北部的滩涂是鱼虾的乐园,是水产业的一方沃土。”华能滨州公司副总经理杨利站在项目现场,指着眼前的滩涂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集约化开发,我们与地方政府携手,经过周密规划与论证,决定将这片滩涂变为海上光伏的蓝海。”
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带来了清洁电力,更在这片水域上织就了一张生态保护网。光伏板的遮阴效应有效减缓了水体蒸发,抑制了藻类的过度繁殖,守护着水质的清澈与海洋生态的平衡。并且在光伏层之下保留了浅水区域,每年在4月至10月期间,便可养殖鱼虾,实现了海域综合利用率的最大化。
同时,在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山东菜央子盐场区域,华能山东公司利用在运盐场的卤水池,巧妙建设了山盐光伏电站,实现了“池上发电、水中制盐”的立体循环产业新模式;清风湖项目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光伏电站盐碱土地综合利用研究,探索“农、牧、渔”相结合的种植养殖模式,形成了“上风、中光、下农”的立体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理念恰如那潺潺流淌的清泉,润泽着时代发展的每一寸土地,不可或缺。华能山东公司矢志不渝地践行绿色之路,于技术创新、生态守护及资源高效利用上大放异彩,在发展的浪潮中,扬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乘风破浪,并肩前行。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