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1-03 14:29
灯火通明 一路“黔”行
——南方电网公司十年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陈举 钱凌芸 吴玉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以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切实履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省1550多万户用电客户神圣职责为落脚点,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的电网,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为贵州“黄金十年”贡献了电网力量。
这十年,贵州电网投资超过550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助力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十年,居民“刷脸”就可以办电,“南网在线”APP用电日历随时了解用电情况,数字电网建设深入推进;这十年,贵州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25万千瓦猛增到1672万千瓦,装机规模增长近750倍……
投资超过550亿 助力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1996年7月,贵州威宁县石门乡结束了煤油照明的历史,苗寨的夜晚亮起耀眼灯光。2012年,贵州电网对石门乡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年用电量329.862万千瓦时。2021年,继续投资857.45万元,再次对石门乡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可靠性。如今,石门乡已发展畜牧、蛋鸡养殖、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年用电量1791.5522万千瓦时,十年时间,发生巨变。
初夏时节,威宁县迤那镇绿润农业有限公司的苹果基地里,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已挂满小果。果园里,务工的农户正在清理杂草,管护果实。“苹果基地电压稳定后,采用智能抽水灌溉,比人工灌溉轻松得多,家门口也能上班。”农户李元忠笑言。
目前,威宁县累计种植苹果50万亩,覆盖农户10.6万户,年产值20亿元。不仅如此,电网改造升级,还有力支持当地发展辣椒、旅游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增加,致富动力更足。
十年来,贵州电网累计投资超过55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不仅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用电支持,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从2012年的3.95亿千瓦时,增长到2021年的17.34亿千瓦时,十年增长了4.4倍。
十年来,贵州电网把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为光荣使命和政治担当,保障供电区域内92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电,惠及搬迁群众177.4万人;累计选派2400余名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到66个贫困县开展帮扶,帮助124个定点帮扶点摘帽、28795户贫困户119944人脱贫;协调引进资金近3亿元,发展引进扶贫产业项目300多个,帮助4万多名困难群众增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打造“数字桥头堡” 走出“南网底色”“贵州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十年前,我们的运行维护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人工为主。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方位管控。”对于贵州电网首座智能化试点变电站——铜仁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铜仁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总经理杨华深有体会。
——对站内状况的全面掌握。通过引入AI视觉识别系统,依托“鹰眼”摄像头,实现了从站内全景到局部定点细节的一览无遗,对安全着装、佩戴安全帽等行为的智能识别和实时跟踪;引入5G巡检机器人,实现了3800个巡视点的无一遗漏。
——对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通过在变电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全时段、高密度、全维度地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实现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设备状态感知,进而实现在线诊断设备健康状态、快速判断缺陷位置与性质等。
——对生产运维的全面优化。通过配置包含行为分析服务器、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的智能运行支持系统,将传统“人工”运维模式转变为“机器”运维模式,实现智能化设备运维,从而大幅提升了运维的效率,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依托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贵州电网着力推进电网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走出了一条既有“南网底色”又有“贵州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贵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如今,用数据工作、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
“现在我们每天只需在现场通过手机实时记录下工作完成情况和相关数据,不用再一个个录入电脑了。”凯里雷山供电局西江供电所的龙顺明对现在的工作变化感受很深。
改变源于2020年贵州电网打造的供电所“单兵作战武器”——“工作台+现场工具”。过去,供电所员工的手机里要安装移动计量、停电管理、快速复电等14个甚至更多的移动应用,不仅烦琐,也带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任务增加等问题。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为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电网力量
站在安顺市紫云县火花镇磨安村后窑山顶,向四周望去,原本的荒山上铺满了连片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颇为壮观。紫云后窑、麻园光伏发电项目是安顺市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约2.45亿千瓦时。
2011年,贵州第一个风电项目——赫章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拉开了贵州新能源发展序幕。2015年,贵州首个光伏电站——威宁平箐光伏电站也建成发电。在此后的时间里,贵州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截至2021年,贵州风电企业19家、光伏发电企业45家。贵州省统调新能源装机超过1672万千瓦,占比达22.6%,新能源装机规模与装机容量比重均居南方电网五省区之首。
近年来,贵州电网畅通并网通道,积极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网。完善主网架建设,深度挖掘黔西、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潜力,构建以“三横两联一中心”为主体的坚强输电网架,满足贵州西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为满足黔西、黔西北电源送出,加快推进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千伏兴仁至独山输电线路、500千伏八河变电站扩建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解决贵州北部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加快推进贵州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业务,促进“双碳”目标在农村的有效落地。
“减少212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节约标准煤近1.6亿吨,统调火电机组脱硫率达到97.97%……”2008年以来,贵州电网积极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建设烟气脱硫远程实时监测与脱硫电量考核、节能发电调度煤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动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担好了守护青山绿水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