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一季度,开门红!——国家能源集团破局而立助力稳增长

来源:中能传媒融媒体采访部 时间:2022-04-08 15:27

一季度,开门红!

——国家能源集团破局而立助力稳增长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以订货推进快、运力衔接快,煤炭高产、运输高效、电力高发的‘两快三高’破局而立,实现了来之不易的首季开门红!”在4月7日举办的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布会上,该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宣布了这一喜讯。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生产煤炭1.52亿吨,同比增长6.7%;发电量完成274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完成2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铁路煤炭运输量完成1.17亿吨;两港自有煤炭装船量完成5922万吨;船舶煤炭运输量完成5604万吨,同比增长13.3%;新能源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99.4%;化工品生产量完成771万吨……在一个个亮眼的成绩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有效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责任与担当。

  去冬今春保供任务圆满完成

  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被列为第一项发展目标。

  “集团去冬今春保供任务圆满完成。”张玉新介绍,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能源集团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能源保供工作要求,始终把能源保供工作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

  地处蒙、陕、晋三省区的神东煤炭,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2022年一季度,神东煤炭打好关键时期保供“主动仗”,做好保供分解细化“任务单”,以科技赋能启航煤矿“新征程”,以4741万吨的煤炭产量交上了一份优异的保供“答卷”。“神东一个季度所生产的煤炭发出的电量,可供6000万户家庭使用一年。”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副发言人孙琰表示。

  神东煤炭是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挖潜提效的一个缩影。准能集团、包头能源、榆林能源、神延煤炭、国神公司、新疆公司等煤炭企业,纷纷做好煤矿高负荷生产形势下的采掘接续,加快推进后续资源的开发,高质量完成重点保供任务。今年元月以来,集团自产煤量突破1.5亿吨,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各电力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加强市场分析、发电计划和存煤调度管理,坚持机组应启尽启、应发尽发,强化设备运行管理,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龙源电力、国华投资供应冬奥场馆绿电交易电量的26.9%;江苏公司克服寒流极端天气影响全力保障电力供应,被华东电网授予‘保供突出贡献奖’。”张玉新介绍说。

  在各生产运营单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努力下,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最大化增产增供、电力全力稳发满发,全面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快速实现从应急保供向常态化高位运营的转变。

  稳价稳市龙头作用有效彰显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但供需形势及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为复杂。针对能源保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能源集团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坚守政策红线、筑牢保供底线,严格执行国家限价政策。

  在履行“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职能的同时,集团积极开展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及履约自查工作,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狠抓督促落实,持续稳价稳市稳预期。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以煤炭营销为主业的专业化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分公司以做好能源保供为己任,持续优化“大营销”“大协同”经营格局,全力以赴稳煤价、战寒潮、抗疫情,努力协调煤炭生产单位,调整煤炭产品结构,制定分级保供措施,同时加大煤炭采购力度,开拓煤炭供应渠道。一季度完成煤炭销售超过1.2亿吨,为民生用煤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一直以来,煤炭经营分公司积极引导市场,维护煤炭供应主渠道价格稳定。公司充分发挥自有铁水联运系统成本优势,深挖集团“一体化”运营效能,协同物流运输单位,优先保障发电供热等民生用煤,妥善应对供暖季用煤高峰,资源直接进终端、进电厂,减少中转环节,自产煤严格按中长协机制执行,价格始终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以内,低于市场行情,有力维护煤炭供应主渠道价格稳定。

  一体化协同优势充分发挥

  2月下旬,晋西北天气仍然寒冷。清晨,一列列铁龙浑身裹满冰雪,在晨曦中通过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集团神朔线三岔站。

  “今天装车计划比较多,调车组作业中要把安全卡控牢记,值班员一定要做好呼唤应答,确保人员人身安全。”站在站台上的神朔线三岔站站长王裕堂看着当天的装车计划单,对值班员说。寒风中,他的脸已冻得通红。

  这是国家能源运输人寻常的一天。作为我国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具有独特的煤电化运一体化运营优势。集团上下牢记“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的公司宗旨,积极践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在强化计划管理严肃性的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开创性地在月中调整、优化月计划,确保计划管理的科学性。针对外购煤紧缺带来的结构性失衡压力,集团自产煤最大程度弥补欠量,有效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和合同较好兑现。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骅港)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下水外运任务,是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

  面对低温、大雾、疫情等不利因素,黄骅港沉着应对,优化组织,实施了建港以来首次封港作业,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组织有序进行,“3月15日,日装船量完成81.4万吨,超计划31.3%,创年内最好水平。”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副发言人王金刚表示,黄骅港圆满完成一季度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煤炭装船5100余万吨,位居我国港口首位。

  与黄骅港一样,集团运输企业有效应对寒潮大风和疫情影响,多家单位单日作业量创年内纪录,包神铁路出区煤炭资源实现最大化装车外运。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运化关键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稳增长与转型发展统筹推进

  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必须对标“双碳”目标,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审时度势、有序推进,为我国能源转型变革做出积极贡献。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累计完成投资191.6亿元,同比增长66.4%。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99.4%,展现良好发展势头。

  ——转型步伐加快。发挥集团新能源发展三大主力军龙源电力、国华投资、国电电力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山东、江苏等海上风电建设。全国首座光伏直供换电站——国家能源集团宁夏宁东公司“换电重卡绿色交通(物流)示范项目”正式开工。青海玛尔挡“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基地、四川双江口大渡河流域控制性龙头水库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发展动力更足。新街、准东、骆驼山等矿区煤炭资源接续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广西北海、福建罗源湾码头实施专业化管理,榆林和哈密煤油化新材料示范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榆林5万吨级PGA(可降解塑料)示范项目加快推进。

  ——创新驱动更强。首次实现40兆瓦等级燃煤锅炉氨混燃比例为35%的中试验证,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火电行业低碳燃烧技术的突破;国内最大煤电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开工;煤矿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覆盖率达87%。

  “开门红”为全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开了好头。“二季度,国家能源集团各单位将继续保持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确保圆满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年度任务的完成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张玉新说。(莫非)

  责任编辑: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