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22-03-18

  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国家电网“十四五”新投产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超2700万千瓦

  国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刘泊静报道 3月1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两座电站总投资147.73亿元,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计划于2030年竣工投产。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宣布工程开工。国家电网公司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江西省副省长陈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副经理、党组成员潘敬东主持会议。

  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今年首批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其中,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浙江电网,工程总投资71.34亿元;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江西电网,工程总投资76.39亿元。

  张智刚在讲话中表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六稳”“六保”,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李克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扩大有效投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服务“双碳”目标、助力“六稳”“六保”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使命,率先发布并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争做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先行者和引领者。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包括本次开工建设的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开工建设23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3093万千瓦,总投资近1800亿元;累计投产7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765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在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障电力供应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电站建设规模大,投资拉动效应明显,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力服务了国家“六稳”“六保”工作。

  此次开工建设的两座抽水蓄能电站由国家电网公司与华能集团、三峡集团等8家单位共同出资建设,是一个多方合作开发的工程,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一是优化当地电源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缓解系统调峰压力,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和适应性。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据投资估算,建设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可改善当地交通和生活基础设施,带动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地方GDP超3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2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8000余个;运行期每年可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2.2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三是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性,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最优。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二氧化硫0.3万吨。四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改善系统运行特性。

  国网新源公司基建部主任张学清表示,国网新源公司将精心组织、精细部署、精益管理,做好奉新、泰顺电站建设,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强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过程管控,安全优质加快工程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见效。

  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已建成潘家口、十三陵、天荒坪、仙居、绩溪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截至2021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在运、在建规模分别达到2631万千瓦、4643万千瓦;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5.4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将迎来建设高峰,预计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千瓦,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将更加凸显。

  责任编辑:张栋钧

Copyright © 2001-2022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