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7-30 14:25
截至6月30日,国能销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销售集团”)一体化出区煤炭销量在下行市场环境下逆势突破1.44亿吨,北方港出港占比维持在41.5%高位水平,电煤供应比例较2024年平均提升35%,为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煤炭资源供应作出积极贡献。
这次不同寻常的“突围”,离不开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方式和对传统定价机制的变革。作为国内最大煤炭经营企业和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枢纽单位,国能销售集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数字化撬动市场、探索价格发现新机制,成功实施了突破区域壁垒的前瞻性战略举措。
群策群力 谋划破冰之策
长江口,这片因海进江而兴的煤炭集散地,是煤企逐鹿的“黄金水道”。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汇聚了国内各大煤企、贸易商及进口资源,交易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其动力煤指数更是行业风向标。然而,今年5月,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社会库存不断累积,动力煤指数连续超跌。外加,北方港煤炭资源库存消化缓慢,传统销售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煤炭购销经营风险悄然积聚。
国能销售集团管理层意识到,市场低谷期恰是重构竞争力、抢占先机的关键时刻。一个依托数字化手段、旨在“精准发现价格”的创新构想浮出水面:利用销售集团华东公司海进江营销理货中心组建契机,尝试在长江内核心市场开展“江内动力煤电子竞拍”的移库销售。
决策已定,执行刻不容缓。华东公司迅速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一场围绕动力煤电子竞拍的“头脑风暴”席卷而来。业务骨干们群策群力,深入研究市场环境,系统梳理流程环节,反复模拟交易场景,提炼关键风险点,逐条拆解难题。方案迅速成型,经批复——海进江中转基地动力煤电子竞拍销售正式启动。此举探索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尝试在行业低迷期为长江下游煤炭流通注入新动能。
高效协同 平台火速落地
国能销售集团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所属华南公司、华中公司火速响应,抽调骨干力量,24小时内迅速驰援。品种设定、定价模式、装船协调、港口选择、第三方服务、合同条款……每一个环节都火速推进。特别在合同起草时,竞拍攻坚团队预判交割风险,前置“防火墙”,明晰货权移交边界,将合规要求深植业务流程。
竞拍攻坚团队以“小时”为单位推进内部环境搭建、规则制定和用户测试。电商平台技术团队开启“白加黑”模式,逐条分析、反复推演,在攻坚战开启的72小时内,完成了竞拍系统配置,打通电子印章、保证金、线上支付等核心功能。物流部门同步发力,积极协调航运公司调配运力,确保“成交即发货”承诺落地。
与此同时,“前台”三个营销中心火力全开,迅速落实“中台”华东公司指令,依托用户储备库,精准解读政策、剖析品种优势、预判市场走势。客户经理们线上线下联动,在引导新用户完成平台注册、开户、电子签章的同时,“唤醒”沉睡的存量线上用户,重温操作流程。短短两天,一批跃跃欲试的贸易商和终端用户被成功召集,数十家用户完成线上注册。国家能源集团“江内动力煤电子竞拍”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煤炭圈发酵,有效触发了市场神经,激起了客户的参与热情。
首槌溢价 开启购销新生态
5月22日18时,竞拍公告正式发布,瞬间吸引了长江下游众多贸易商的目光,咨询电话络绎不绝。
5月23日15时15分,竞拍准时开启,中信江阴码头国能混5000大卡标的率先出价,扬子江国能混5000大卡标的紧跟其后,竞拍价连续更新,竞拍户争相出价,竞价交替上升,电子竞拍员不断在键盘上切换观察两个标的的出价情况,全体人员紧盯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竞价信息,共同见证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15时45分,竞拍区最终价格锁定在568元,长江下游煤炭市场迎来一声“槌响”:长江区域首单国能动力煤溢价竞拍成功!它标志着“现货交易+数字平台+物流服务”新业态在长江内煤炭市场的首次闭环实践成功落地,竞拍产生的江内价格,为国能销售集团煤炭购销动态定价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前沿依据。
当前,市场挑战犹存,国能销售集团正以坚定的步伐推进改革深化与战略布局,继续以模式创新赋能销售,以集智攻关驱动转型,持续探索煤炭购销体系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从传统走向未来的转型道路上,步履不停,向新而行。(刘恺伦)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