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端牢能源饭碗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2-06-13

  国能源新闻网通讯员   王梦迪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是我国的现实决定的

  如何端牢能源的饭碗?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成为新一轮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形成历史性的交汇期,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公司”)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通过能源技术革新壮大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推动能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高效运转。

  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以产业创新推动生态保护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面对提升民生福祉的百年工程,内蒙古公司全力开展“智慧无人绿色零碳”一流矿山建设,两地五矿累计开展智能化建设项目65项,涵盖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全环节,包括百吨级电能、氢能无人驾驶自卸车,60吨级换电矿卡,远程操控电铲,破碎站、胶带机无人巡检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项目。其中,霍林河露天矿投入涉及智能矿山建设的科技和技改项目共计20项;创新成果获得行业级奖项5项,集团级奖项8项,实用新型专利24件,发明专利3件。2022年申请发明专利24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已授权专利12项。在科技力量的引导下,内蒙古公司逐渐成为行业内智慧矿山建设的“领跑者”,为建设科技强企提供了有力支撑。

  适应能源变革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效发展

  为支撑我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能源生产环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超过50%等重大战略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新时代建设美丽国最紧迫的任务,同时,化石能源清洁转化利用也成为实现非绿色能源向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公司加快适应能源变革需求,不断优化创新迭代应用,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加速对传统能源进行可持续绿色发展改造,在火电方面开展“火力发电厂关键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及系统应用、汽轮机关键部件三维数字孪生体关键技术研究、锅炉燃烧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可视化防火及综合监测技术研究”等科技创新,实现了火电机组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火电机组智能化水平、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明显提升。

  在新能源方面“风场升压站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应用、风机齿轮箱油恒温冷却系统装置研发与应用、风电大部件智能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优化配置及调度控制研究”等科技创新项目的运用使风电场站逐步向智能运维转变。

  201412月,内蒙古公司科技创新成果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2016年先后获得“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2017年获得“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科技项目获得行业协会奖项6项、集团奖项3项;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

  推动科学技术融合以科技力量抢占创新高地

  在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关键期,能源科技创新必须担当起历史重任,在未来发展、前瞻性、颠覆性等方面持续密集发力,加速跨越,用科技力量引导,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强企。

  内蒙古公司放眼国际,加快布局知识产权体系,巩固技术优势,在智慧铝厂建设方面,打通全产业链,推动全过程科技融合,按照“安全、高效、绿色、智慧”发展方向,积极借鉴行业内外先进智能制造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实施落地。建设完成铸造分厂新增铝锭输送设备改造、铸造机器人打渣技术研究、阳极组装新增电解质清理设施、电解多功能机组增加智能精确出铝系统等15项“机器换人”项目,有效实现了主要作业自动化、少人化。以智能制造推动转型升级,同步建设多功能机组自动作业及运行状态智能在线监测、槽底智能巡检、智能仓储、炭块库智能天车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综合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等32项智能制造项目,持续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

  2017年,内蒙古公司所属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示范名单,成为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入选的有色金属行业企业;2019年,霍煤鸿骏铝电公司“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该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2021年,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铝烟气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截至20225月,内蒙古公司智慧铝厂建设累计持有授权专利合计8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7项,涉及电解铝、烟气净化、阳极组装和铝锭铸造等多个专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这把国之利器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补给。在内蒙古公司顺应时代洪流、加速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且看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助力企业发展的引擎加速高效运转。


责任编辑:安栋平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