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2-04-01 16:28
随着增产保供政策持续推进,我国原煤生产和进口有所加快。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生产原煤36.7亿吨,同比增长4.2%;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10.6%。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新能源替代的呼声虽很高,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压减的措施,但煤炭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我国能源发展和安全保障战略应走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的中国道路,因此,破解煤炭清洁利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十分迫切。
煤炭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禀赋特点是煤多、少油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资深研究员乔德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我国煤炭的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占世界资源储量的15%左右,目前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
“未来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及占比将逐渐提升,全球向清洁能源逐步转型。”乔德武认为,从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看,可再生能源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仍未撼动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国的煤炭主体地位。但随着我国煤炭需求峰值提前到来,多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中国煤炭消费量将缓慢下降,有预测达年均1%。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依靠风电、光伏对传统的火电进行替代。
王科认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仍需时间。
煤炭清洁利用的“卡脖子”问题亟须突破
“煤炭作为能源必须加快发展清洁开发利用技术,包括采矿、选矿、运输、终端利用等要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绿色发展。”乔德武分析说。
目前,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王科分析认为,主要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研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比如节能节水、提效降本的关键技术装备等,火力发电领域灵活燃烧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发电(IGCC)均为发电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又比如,反应器与燃烧器的研发设计、大型装备与系统集成等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和大型科学仪器等这些“卡脖子”技术问题都期待突破。
对于下阶段煤炭和新能源如何优化组合,王科建议,一要进一步推进储能、特高压等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特高压技术则可以将富集区资源运送到负荷中心,解决资源与负荷的区域错位问题。
二要研究能源替代规律。在短期内,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只是一种有效替代,不是完全替代,新能源占比虽逐渐上升,但不会快速超过化石能源占比。
三是要突破关键技术。当前,需要聚焦煤炭转化、高效燃烧、相关污染物控制、二氧化碳减排等相关领域,持续开展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从机理层面深度解决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排放控制问题,突破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清洁化生产与利用技术、高端材料制造技术。
乔德武则建议,开发利用煤炭能源要与其他种类能源的发展统筹考虑,根据替代能源的技术经济性、消费终端的适应承受力和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林春霞)
责任编辑:安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