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9-02 15:13
8月27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成的特高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在通过验收后已稳定运行10天。该套系统是西北五省首个实现组网监测的同类技术应用,标志着新疆电网在设备智能化运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实时监测断路器及GIS设备内部状态,可精准实现局部放电的早期预警与诊断,大幅提升运检效率,为电网安全运行装上“智慧眼睛”。
GIS设备(气体绝缘金属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如同电网的“胶囊舱”,将带电部件封闭在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金属壳体内,而断路器作为电网核心设备,二者内部因绝缘老化、电场畸变等引发的早期故障,靠肉眼无法直接观测,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绝缘击穿甚至停电。过去,运维人员如同设备的“全科医生”,需定期人工巡检,但传统模式存在明显局限,单个监测点位测试需20秒,难以捕捉一天仅数次的偶发性放电信号;故障定位时还要在相邻点位重复测试并人工计算,一座变电站的检测往往耗时近一天。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7月起,新疆电力启动GIS、HGIS、罐式断路器设备特高频“有线”组网建设。系统新增“累计PRPD”“PRPS”图谱分析诊断、局放图谱AI诊断等功能,通过在线平台声光告警、预警弹窗、智能识别放电类型、三维孪生模型定位等多维度手段,实现断路器局放数据实时上传,有效减少现场测试时间与误差。(邵新强 赵鹤翔)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