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30 1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记者 张浩正)9月29日下午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指出,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更多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

  李超表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双向奔赴是我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初心。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李超指出,民营企业是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的主力军,是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锋队。

  但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为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

  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意见》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此外,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意见》还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