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9 16:41
——“十四五”以来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计划初步建成的关键之年,历经系统谋划与攻坚克难,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实现历史性跃升,初步建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治理完善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一、奋楫笃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逐年攀升,2025年上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61%;预计2025年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超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三分之二,占全国售电量比重约四分之三,交易电量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电力生产组织方式从计划主导迈向市场驱动,电力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一)统一电力市场基本规则“四梁八柱”基本确立,赋能电力发展新格局
一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基本建立。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市场注册、计量结算、信息披露规则为支撑的“1+6”基础规则体系基本建立,奠定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制度基础。
二是“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电力市场总体架构基本建成。电力市场在保供应、稳价格、促消纳方面的支撑作用显著跃升。跨省跨区交易打通电力“高速公路”,地区间要素流动实现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方式不断丰富,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正式建立,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现重要突破,资源互济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南方五省区实现“统一交易、同台竞价”。成立长三角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建立长三角电力市场互济交易机制。
三是电力市场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多品种、多功能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中长期交易机制持续完善,市场运行基础不断夯实。中长期交易实现常态化开市,交易电量占市场电量比重达90%以上,充分发挥了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交易品种丰富,交易周期缩短,交易频率提升,交易灵活性显著增强,有效提升电力市场的衔接水平。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全面加速发展。2023年以来,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湖北、浙江7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福建、陕西、安徽、辽宁、河北南网、黑龙江6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十余个省份进入试运行,形成了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实现全国覆盖,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调节器作用显著增强。以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品种为核心的辅助服务市场初步形成,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协同运行机制逐步成型,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注入新质生产力。
(二)由市场决定的电力价格机制不断完善,激活能源革命新引擎
一是全面深化上网电价改革,激发市场资源配置新动能。2021年,通过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实现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全部放开,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由市场决定的电力价格机制初步建立。2025年,上网电价改革全面扩容,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机制,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与其他各类电源同台竞价,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平衡供需的作用。
二是不断完善电网输配电价体系,为市场化交易奠定基础。“十四五”时期,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推进,完成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设,开展四个监审周期的输配电成本监审,实现分电压等级核定输配电价,引入系统运行费归集和疏导系统调节性成本,为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持续建设容量保障机制,提升系统安全保供能力。2023年,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首次实现了电能量价值和容量价值的区分,是对我国电价结构的重大调整完善,有力推动煤电机组功能转型。
(三)绿色电力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引领低碳转型新航程
一是绿色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价值兑现的政策基础逐步夯实。“十四五”以来,绿色电力交易蓬勃开展,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机制全面升级,实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全覆盖;截至2025年6月,已累计核发绿证63.26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3.37亿个;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凭证的作用更加突出,绿色电力交易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绿电、绿证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机制协同发力,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25年6月累计交易绿电已超过450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接近150%;累计交易绿证9亿个,其中2025年上半年交易绿证已达3.48亿个,“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4倍。建立了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畅通新能源通过绿电、绿证市场实现环境价值的路径,以更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踔厉奋发,擘画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新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这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力行业要全面落实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改革任务,以高标准电力市场建设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筑牢根基。
(一)锚定“五统一、一开放”战略目标,着力打造规范高效、开放互济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能源领域的实践载体,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努力做到“五统一、一开放”。
一是推进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实现电力市场基本规则统一。持续完善国家层面基本规则体系,推动各省(区、市)结合本地电力供需形势和市场发展阶段,在遵循国家层面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各省(区、市)配套细则,为规范各省电力市场建设运营、促进跨省跨区市场与省级市场协同融合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输电通道、市场技术支撑平台与市场主体服务机制建设,实现电力市场设施高标准统一和联通。提升电网互联互通水平,显著增强跨省跨区电网输送能力,为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余缺调剂和清洁能源消纳提供坚实支撑。构建覆盖各级市场、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电力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交易申报、出清、结算、信息披露等核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处理。全面推行“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的市场主体服务机制,简化市场准入流程。
三是构建“四个全面覆盖”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全国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实现交易品种全面覆盖,构建以电能量为核心、容量市场为保障、辅助服务为调节器、绿电绿证为增长极的多维交易体系;实现经营主体全面覆盖,各类电源品种公平准入、同台竞争,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比例逐步提高;实现交易周期全面覆盖,中长期年度、月度、月内交易全覆盖,并进一步向更短周期延伸,与现货交易无缝衔接;实现市场范围全面覆盖,省级、区域和跨省跨区市场协同运作。
四是建立服务规范、标准协同、数据融通的标准支撑体系,实现服务和技术标准统一。增强电力交易服务能力,优化市场交易组织流程,实现交易组织各环节统一、顺畅,市场信息披露规范、及时。完善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各级市场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协同运作。推动电力市场各类定义、技术和数据标准总体一致、有效衔接,促进技术、数据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利用和共享。
五是健全法规完善、信用约束、科学评价的协同监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体系公平统一。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监管权责明确、统一尺度、统一标准。推进电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保障市场高效有序运行。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评价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市场建设运行情况。
六是夯实市场机制基础、畅通要素流动渠道、筑牢公平竞争秩序,实现市场公平开放。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市场壁垒,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保障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进行优化配置。健全法规制度,防止不正当市场干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二)统筹“安全、绿色、经济”关系,着力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体系
一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寻找能源转型最优解。建立基于电能价值和供需关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力系统物理规律的科学完善的交易和价格体系。电能量价值体现电力实时供需关系与生产成本,容量价值保障系统长期供电充裕性,辅助服务价值补偿调节资源对系统稳定性的支撑作用,绿色价值反映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
二是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激励相容的市场机制。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价格信号对于电力发展、规划、投资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激励经营主体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要求,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三是配套合理的容量保障机制,提升系统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深化电力容量保障机制,合理反映常规机组容量价值;将系统可靠性需求转化为可量化的价格信号,并作为电力规划的重要依据;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容量市场,保障电力系统容量充裕度。
(三)完善新能源环境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着力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强制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市场机制。随着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需要配套必要的场内和场外政策,以机制保障与市场价格引导营造稳定的新能源投资环境,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机制电价政策和差价合约模式之外,还需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与绿电、绿证市场相结合的市场模式。进一步落实用户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扩大重点行业强制绿证消费比例,形成以绿证作为履行消纳责任的主要手段、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市场机制体系,提升用户绿色消费动力,落实全社会共同推动能源转型的责任,实现能源消费革命。
二是完善绿证交易定价体系,全面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探索绿色价值的科学核算方法,建立绿证价格指数,充分、合理体现新能源环境溢价。鼓励通过绿电交易方式落实跨省跨区优先发电规模计划,推动发电企业与跨省区用户直接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合同,促进绿电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研究建立绿证二次、多次交易机制,提升绿证交易的流通性。助推电-碳-证融合发展,拓宽绿电、绿证应用场景,激发用户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