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华电 时间:2025-08-22 14:16
6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活力充分激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多年来,中国华电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融入西藏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新格局,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国华电以扎实的能源保供成绩单,为雪域高原的繁荣稳定贡献着坚实力量。其中,DG水电站作为主力电源点,其年发电量高达西藏全区的1/6,成为这份“绿色动能”最直观的体现。
“DG水电站投产至今累计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约占西藏全区总发电量的1/6”,中国华电西藏公司DG水电站运行部主任郑明亮指着中控屏上的数据不无自豪地说。
中国华电西藏公司DG水电站中控室墙面上勇争电量的党员先锋队旗帜与“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企业传统相呼应。DG水电站,这颗镶嵌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总装机660MW的“明珠”,作为西藏装机规模最大的内需电源项目,自投运之日起便肩负着全区电力保供重任,不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电力保供的具体实践。
华电西藏人引以自豪的背后是,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华电西藏公司正以电力保供多元体系,在雪域高原筑起一条“不断电、不掉链”的能源生命线。
8月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浪花裹挟着DG水电站涡轮的轰鸣;海拔5228米的才朋光伏项目,近17万块光伏组件在烈日下泛着蓝光;江达索日、拉萨林周等光伏项目“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牧光互补模式诠释着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共生之道。
面对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挑战,华电西藏公司以“光储”模式构建智能保供体系。在才朋光伏电站,20%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难题。“储能4小时满功率支撑,极端天气下也能保障稳定供电。”站长杨升平介绍。那曲色尼光伏项目配置30MW/120MWh储能,有效助力负荷平衡;拉萨曲水光伏项目配置20MW/100MWh储能,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全公司投产光伏项目储能总规模922MWh,它们如同电网的“稳定器”,在辐照变化或电网需求波动时精准发力,确保清洁电力“送得出、供得稳”。
“牧光互补”的和谐图景,正在华电西藏多个项目生动演绎。在昌都江达索日、拉萨林周拉顶等项目现场,光伏支架下,成群牛羊悠闲地啃食着茂盛的牧草。“发电保供是硬任务,生态是底色!”华电新能西藏公司安环部嘎玛说道,“我们要生态、保供一手抓”。通过广泛应用“无人机+人工”双巡检模式,对光伏区、储能电池舱、升压站等关键设备实施网格化排查,完善应急机制,配置储能专用消防装置及BMS三级保护系统等技术手段,确保每一缕阳光都转化为守护光明的可靠电能。
保供的战场上,青春的力量熠熠生辉。华电西藏公司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领力,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动员青年生力军,组建青年突击队,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年轻的运行值班员们彻夜紧盯数据,精准调度,守护着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青年技术骨干们穿行于湛蓝的光伏板间或电气设备前,手持检测仪器“把脉问诊”,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面对高海拔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青年突击队员带头攻关技术难题,将智慧与汗水融入电站高效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从酥油灯的微光到万家灯火的璀璨,从牛粪火塘的温暖到空调、暖炉的普及,能源的变迁见证着西藏60年发展的壮阔历程。水电站泄洪的磅礴水汽与光伏电站吸收的炽烈阳光,化作奔涌的电流,融入雪域高原的发展脉动,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守护着高原的蓝天碧水。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