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走进湾区话信心③丨中国市场的绿色潜力,国际化工巨头看到了什么?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0 16:14

绿电“满格”扩产能

——从巴斯夫看外企“掘金”中国绿色转型新机遇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王可

  盛夏时节,海风轻拂,椰影婆娑。

  雷州湾内东海岛上,老牌德企巴斯夫迄今最大单笔海外投资项目——湛江一体化基地正在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一体化核心装置投运,并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

  “巴斯夫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了气候保护目标,即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巴斯夫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负责人薄扬说。

  尽管受美国关税政策拉低全球经济预期等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但巴斯夫在华销量却呈良好态势。

  兼顾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并且重磅投资中国,巴斯夫看中的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巴斯夫位于广东湛江的一体化基地,实地感受外资化工企业投资中国、探索绿色增长的鲜活实践。

  累计投资超170亿欧元 巴斯夫在华业务稳步推进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踏入化工厂区,记者宛如置身一座钢铁与科技交织的奇幻之域。

  形态各异的巨型装置巍峨矗立,蜿蜒的管线穿梭其间,将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这些巨大装置生产出的化工原料,经下游企业加工后,将生产出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物品,进入全球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薄扬说。今年是巴斯夫在中国发展的140周年。2024年,巴斯夫大中华区销售总额约86亿欧元。

  走入巴斯夫企业展厅,记者注意到,由化工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大到汽车外壳、充电桩,小到电池组件、化妆品原材料,俨然一个小型百货集市,无不彰显着化工产业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

  然而当前受全球市场环境影响,化工产业面临深度调整,企业经营普遍承压。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要求与日俱增,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在注重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持续在环保上发力,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薄扬相信,将绿色转型与市场需求相整合,是企业穿越行业发展周期的根本路径。

  在这方面,巴斯夫“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企业宗旨,与中国“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目前,巴斯夫已在大中华区建有27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1个主要合资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2000名。湛江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巴斯夫在中国的产能。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发展长期向好的中国市场正成为跨国企业的“确定性”选择。

  携手各领域合作伙伴,巴斯夫在华累计投资额约170亿欧元。“巴斯夫坚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深耕。”薄扬说。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

  “自建+外购”多渠道保障绿电供给

  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的园林景观……巴斯夫的现代化厂房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生态。

  绿色发展,外在体现于厂区设计,内在是对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控。

  “目前湛江一体化基地已实现100%绿电供给。”薄扬介绍称,这一成果源于“自建+外购”的模式支撑。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消费绿电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度布局。

  面对包括跨国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的绿色用能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力争让企业拥有更加多元的绿电消费渠道。

  具体而言,2023年9月,巴斯夫与国家电投签署了为期25年的购电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将每年为巴斯夫供应10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次年4月,巴斯夫与中国能建广东院签署为期25年的绿电采购合同,约定其继续为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稳定的绿电支持。

  对此,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技术专家严旭分析,巴斯夫优先消纳了粤西海上风电,探索绿电长期消费机制,对于其他企业的绿电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薄扬补充道。

  资料显示,2024年12月18日,由巴斯夫与明阳集团共同开发的首个中德合作海上风电项目——明阳巴斯夫湛江徐闻东三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在广东湛江启动建设。该风电场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届时,其发电量将主要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

  “为保障明阳巴斯夫湛江徐闻东三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及时并网,我们加紧推进其配套送出工程500千伏徐闻东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进程。预计该配套输变电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投产,为该风电项目的及时外送创造条件。”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计划发展部新能源并网服务专责谢定兵表示。

  多点发力之下,目前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碳足迹已降至传统生产基地的三分之一。“该基地已成为巴斯夫对外展示绿色转型和低碳生产的标志性成果。”薄扬强调。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

  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 将有效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其实不仅仅是在湛江一体化基地,目前在大中华地区巴斯夫已有多个生产基地实现了完全的绿电供给。”薄扬介绍称。

  当越来越多的项目加入绿电使用的行列,其背后映射的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制度的日臻成熟。

  绿证是由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向绿色电力核发的具有特殊标识的电子证书,用能企业或个人均可以通过购买绿证证明完成绿色电力消费。

  “为实现巴斯夫‘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绿电及绿证将发挥重要作用。”薄扬表示。

  我国于2017年开始试行绿证制度,以自愿市场为引导,推动全社会逐步建立绿色电力消费意识,畅通企业的绿电消费渠道。

  “2021年,巴斯夫位于上海的基地签署了为期五年的跨省绿色电力采购协议,此举也让我们成为中国首批启动绿电采购的企业。”薄扬表示。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已累计核发绿证超60亿个。其中,巴斯夫作为中国绿证交易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还上榜了2024年粤港澳绿色电力消费前百的企业榜单。

  “目前我们已与巴斯夫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供需对接、市场规则宣讲,全方位服务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总法律顾问张巧玲介绍称。

  同时,气候组织日前也宣布其所发起的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以下简称“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

  “今年RE100明确全面认可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这是中国绿证国际化道路的重要里程碑。”薄扬称赞道。

  “这一重大成果,有力彰显了中国绿证在国际社会的权威性、认可度和影响力。中国外贸企业、在华外资企业通过采购中国绿证,将有效增强出口绿色竞争力。”张巧玲表示。

  据悉,目前中国绿证已被众多国际企业大量购买,宝马、苹果等大型企业纷纷位列中国绿色电力消费榜前列,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推动绿证标准国际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绿色电力消费标准用于国际绿色电力消费核算与认证,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导贸易伙伴认可中国绿证,为外企在华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鑫根强调。

  “绿电使用和绿证采购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薄扬介绍称,“未来巴斯夫也将和众多伙伴一道,持续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