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9 11:31
“绿钥”破局启新程
——从亿纬锂能看锂电池产业“绿能突围”
衣韵潼 李庆雷
近年来,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持续抬高,中国锂电池企业出海普遍面临挑战。面对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如何坚定发展信心、叩开世界市场之门?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用绿色实践打通出海航路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EU)2023/1542》(以下简称“欧盟电池法”)等政策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新三样行业中的锂电池首迎“碳门槛”。
“欧盟电池法碳追溯范围已扩展至上游矿产。不过,尽管海外壁垒不断升级,但亿纬锂能已通过‘穿透式减碳’,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合规性领先。”亿纬锂能ESG双碳部总经理肖忠湘告诉记者。
以绿色发展锻造出海航路。去年,亿纬锂能自发绿电1.05亿千瓦时,用电不足部分借助外购绿电、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不断提升产品绿色浓度,年度绿证采购量已达企业总用电量的15%,登上粤港澳绿色电力消费百强企业榜单。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下,采购绿证一方面源于履行ESG责任、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国际供应链的绿色准入要求。”肖忠湘称。
除采购绿电、绿证外,亿纬锂能持续落实产品碳足迹核算,2024年总计盘查40余款产品,其中5款获得专业第三方机构核查证书,1款获得欧盟新电池法标准下预审核证书。同时,溯源超15家供应商数据,不断挖掘供应链节能降碳潜力,以进一步提高贸易优势和低碳竞争力。
迄今为止,亿纬锂能连续三年登上《2024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等多项榜单。其中,在《中国企业碳足迹领跑力20强》,亿纬锂能排名锂电池企业第一,树立起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以增量标准深化绿色发展
为“正面”迎战国际赛场,亿纬锂能更加积极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去年4月,提出了较国家“3060”双碳目标更为严苛的“3040”碳中和战略目标——计划在2030年全面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我们计划在2030年实现百分百使用绿电,2025年实现绿证覆盖20%以上的用能需求。为此,已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规划。”肖忠湘介绍。
其中包括,绿电直连以专线专供的方式实现清洁能源使用,让每一度电都有溯源报告;打造“电池护照”,为一块电池从矿产开采、冶炼加工到梯次利用、回收再生,形成全流程碳足迹记录。
去年11月,全球电池联盟(GBA)公布了2024年电池护照试点项目结果,入围的10个项目中有8个来自中国锂电池企业,亿纬锂能的NCM电池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电池护照旨在通过收集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提高全球电池价值链透明度,是电池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信达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武浩认为,凭借电池护照推进低碳升级,亿纬锂能将有力拓展海外市场。
当下,全球产业链正经历深度重构。抢占全球化发展先机,亿纬锂能还持续加大海外建厂力度,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提升发展韧性。此外,不断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出高效率、低能耗产品,以绿色发展赋能技术迭代。
“目前,亿纬锂能研发的628安时储能电芯(Mr.Big)已实现96.2%的能量效率。”亿纬锂能能源管理部总监龙军表示,“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对储能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更降低了间接碳排放,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产业链转型共创绿色未来
“为有效应对关税等国际竞争压力,加速推动价值链绿色转型,我们已将绿证采购与绿电使用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携手全价值链伙伴共创低碳未来。”肖忠湘说。
以正负极材料为例,亿纬锂能通过设定目标、技术支持、政策激励等措施,推动供应商逐步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同时,开展绿证协同采购或联合消费,降低交易成本,确保生产环节真正实现低碳化。
现如今,澎湃的绿色动能正助力亿纬锂能乘风破浪。销售人员直言,尽管面临“关税大棒”威胁,但公司的拳头产品大圆柱电池不仅远销海外,更获得了宝马等品牌车企的充分认可。
事实上,不止亿纬锂能,整个锂电池行业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据海关总署数据,上半年,锂电池出口增速超过两成。单看一季度,国内锂电池出口总量128吉瓦时,同比增长28%;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量价齐升。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告诉记者,在政策与资本双重加持下,龙头企业绿色转型纵深推进,正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就当下已有的企业实践看,不少项目都形成了“中国技术+全球产能”的低碳合作范式。
扬帆远航,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从来不会平坦无阻。但谋定绿色发展,我们相信,借由绿电绿证消费,“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拔节生长,也助力本土企业突破风浪,驶向更为宽广的舞台。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