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刘伟平:深耕主责主业 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时间:2025-08-18 14:12

  日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7期刊发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署名文章《深耕主责主业 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文如下:

深耕主责主业 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刘伟平

▲ 2025年汛期,三峡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有力守护长江安澜。摄影:汤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和典范,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内在规律,指明了实现协同发展和保护的新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集团)依托绿色低碳产业服务国家战略,深耕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主赛道,在筑牢绿色发展屏障、壮大绿色发展动能、增进绿色发展福祉的过程中,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集团。我们将更加坚定自觉地走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信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三峡集团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为三峡集团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家队、排头兵确立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持续深化学思践悟,强化使命担当,奋进绿色征程。

  坚定道路自信,为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作出三峡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我国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范式,取得历史性成就,雄辩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得通、行得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三峡集团作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代表性中央企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力以赴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觉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坚持战略定力,奋力打造更具生态价值创造能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峡集团因建设三峡工程而生,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助力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是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持续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经验。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三峡集团抓住发展机遇、勇当开路先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统筹不同业务领域的协同关系,助力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坚守为民宗旨,不断促进生态福祉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回顾集团发展,从提出并践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到实现由“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战略性转变,再到打造“绿富同兴”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始终是奋斗目标。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峡集团牢记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把守护绿水青山作为使命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二、统筹治水护水兴水,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模范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我们深刻认识到,集团运行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要是做好人水和谐“大文章”,把滚滚江水化为安澜之美、民生之利、发展之基。我们坚定履行国家“江河战略”,坚持因水而生、靠水发展、兴水利民、强水报国,把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动长江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提升,助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全力保障长江安澜。始终把保障防洪安全作为首要战略使命和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在水旱灾害防御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三峡水库自蓄水运用以来,单库和联合梯级水库群拦洪运用累计70余次,拦洪总量超2200亿立方米,成功应对2020年三峡建库以来78000立方米/秒的最大洪峰考验。积极保障供水安全,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年均向下游补水220亿立方米,增加枯期下游流量33%以上。积极保障航运安全,三峡船闸、三峡升船机、向家坝升船机历年累计通过货运量分别超22亿吨、1900万吨、950万吨,勇担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重大任务。

  守护一江碧水东流。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组建投资、科研、基金、资金、联盟五大平台,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厂网一体”、城市智慧“水管家”等模式,系统开展城镇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管网攻坚战,探索完善污水处理价格机制。截至2025年6月,长江大保护业务实现沿江11省市全覆盖,污水处理规模超430万吨/日,建设运行管网超2.4万公里,推动岳阳东风湖、武汉汤逊湖等重点河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助力“一江清水向东流”美景重现。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形成水电开发生态环保成套技术体系,助力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持续开展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保护、重要生态环境修复和关键物种保护,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为重点,统筹实施黑水河、乌东德库区库尾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放流中华鲟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超2800万尾,连续14年开展生态调度试验,助力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规模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水平。人工保种荷叶铁线蕨等特有珍稀植物超2000种,有关成果入选2024年联合国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实践案例。

  三、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业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只有形成“含绿量”更足、“含金量”更高、“含碳量”更低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相辅相成。我们充分发挥以清洁能源立业的优势,强化产业控制作用和行业引领能力,当好清洁能源保供“压舱石”,争当绿色低碳发展“领跑者”。

  强化绿色能源供给。坚持“水电为基”,在长江干流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年发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碳减排量约2.4亿吨;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110台机组全开运行,日最大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坚持“风光并举”,建成多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截至2025年6月,境内海上风电装机超710万千瓦,居全球前列、国内第一;开工建设内蒙古库布其、新疆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境内陆上新能源装机超6200万千瓦。坚持“多能互补”,建成华东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长龙山电站、我国首个光伏制氢项目,新型储能项目基本实现成熟储能形式全覆盖。截至2025年6月,集团总可控装机容量超1.6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9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绿色产业融合。与生态经济融合,创新布局一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实施“渔光互补”“牧光互补”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现代农业、牧业、海洋业融合发展。与产业链融合,依托白鹤滩等大型水电项目,带动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等设备研发制造,推动我国水电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巩固中国水电的世界引领地位。充分发挥产业链牵头建设单位作用,建成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海上风机成功下线,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完成实海测试。

  促进绿色消费升级。落实国家绿证核发全覆盖要求,截至2025年6月,6座梯级水电站核发绿证超5亿个。推动绿色电力消费,积极开展绿电交易,打造业内长周期绿电合同示范标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规模、开发效率行业领先,首批全国碳市场核证自愿减排签发量占比达40%;建成国内首个大型绿色零碳数据中心;在40余座污水厂实施“+光伏”项目,平均降低污水处理电费10%。推动绿色交通消费,建成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船、我国首艘内河氢燃料动力船、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开工建设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助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建成江苏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等项目,推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智慧赋能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深刻认识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赋能,把绿色发展融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实践中,在打造新质生产力中实现更大发展。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以集聚创新要素为保障,以成果转化应用为目的,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

  优化创新生态。自主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创建怀柔国家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国家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海岸和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获批生态环境保护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链长”,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在主业领域全覆盖。改革体制机制,制定“四个一”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顶层设计系统性、整体性重塑。强化人才建设,坚持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并重,首次柔性引进院士,国家卓越工程师、电力勘测设计大师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创新攻关。紧盯国之所需,将自主创新发力点与国家重大科研方向紧密结合,首次承担国家级科技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科研专项等项目实现新突破。“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取得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长江大保护城市水管家智慧调度系统等标志性成果,首次进入中央企业专利质量排名A档,获得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转化创新成果。坚持“以用为先”导向,瞄准大坝安全、清洁能源、生态环保领域科技难题,充分利用在大水电、海上风电、生态环保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场景优势,联合全产业链集智攻关,促进产业链重大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建成内蒙古乌兰察布三峡现代能源产业示范园、三峡武汉科创园等创新创业园区,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提供了试验场和孵化地。成功应用工控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检修机器人、智慧水务等一批成果,积极引领水电等传统产业升级升链。

  五、坚持共建共享共护,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说到底是永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万世,必须作为全民族的事业,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和更磅礴的力量共同推进。我们紧密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积极参与构建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传播体系,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厚植生态意识。助力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力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截至2025年6月,由三峡集团和中国林业集团负责实施的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项目完成治沙约18万亩。助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创新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模式,助力打造重庆巫山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重庆奉节脐橙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江西万安美丽乡村污水处理项目等,既推动支援帮扶地区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也助力提升当地群众生态环保意识。

  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凝聚生态共识。聚焦绿色合作共商、能源安全共建、生态效益共享,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牵引,与全球分享中国水电在装备、技术、标准等全产业链上成熟经验,高质量建成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一批绿色工程,成功并购秘鲁路德斯公司等重大跨国能源项目。截至2025年6月,三峡集团境外可控装机容量累计超1300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在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助力建构全球绿色发展话语体系。

  在弘扬生态文化中培育生态自觉。将生态文化融入三峡工程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葛洲坝工业遗产保护之中,积极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示窗口和教育阵地,推出“两坝一峡”等特色旅游线路、“水电生态研学”等沉浸式研学线路。开展中华鲟放流、“美丽长江·三峡行动”青年志愿宣讲等活动,参与打造“长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交流、“打卡中国·最美地标——你好,三峡”网络国际传播等民心相通渠道,用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彰显实践伟力,助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