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风光”十年 绿动未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成果观察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4 10:59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欣智

  “塞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阳光倒是强,光晒石头不长粮”曾经的张家口,提起风与光,人们常说的两句谚语充满了烦恼与无奈。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如春风化雨,重新定义了这片土地上的风光资源,让张家口在我国能源转型变革的征程上开启了先锋实践。

  十年来,示范区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达3478.6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85亿吨,圆满兑现“绿色办奥”庄严承诺。如今,张家口新能源并网规模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地级市之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从风扰民生到风生电力,从光灼贫瘠到阳光银行,如今,再提风光,张家口人会骄傲地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阳光银行、铁杆庄稼”……十年来,示范区在清洁能源的赛道上砥砺前行,在能源变革的赛道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张家口样本”。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

  统筹布局 推动产业提质绿色转型

  恒源铭泰谢家村500兆瓦光伏电站,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二台镇与大囫囵镇之间。7月30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炽热的阳光泼洒到光伏板后,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汩汩“绿电”,汇集升压到220千伏输送到张北500千伏变电站,再通过515公里“电力高速路”与15座升压站组成的输送网络,最终送抵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为京津冀海量数据运算提供绿色动能。据电站运行班值长田昀介绍,电站的负荷规模已与用电端(产业园)形成了‘呼吸般’的精准匹配,既确保了光伏绿电的高效消纳,又降低了产业园的碳排放,可谓一举多赢。

  恒源新能张北500兆瓦光伏电站高效运行的成功案例,是示范区坚持源网菏储统筹布局,促进产业提质、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据张家口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任婧介绍,十年来,示范区统筹布局源网菏储,在电源侧,新能源并网规模已从2015年的842万千瓦跨越式增至4243.5万千瓦,增长率达403.9%;在电网侧,建成电网送出通道6条,总接入能力3800万千瓦;在储能侧,着力打造以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超级电容等多种储能技术为核心,前瞻性布局技术多元、梯次发展的储能矩阵;在需求侧,积极拓宽绿电消纳场景,推动大数据产业与绿电深度融合,投运服务器172万台,年用电量超62亿千瓦时,同时加速“风光氢储”一体化布局,建成国内首个风电制氢项目及大型加氢站。

  “恒源新能将继续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打造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今年计划新增开工项目2750兆瓦,大幅提升清洁能源产能,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不低于100亿千瓦时。”恒源新能河北省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磊对企业在示范区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集链成群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位于张家口坝下万全区,由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具备年产300台单机功率5-10兆瓦及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年产450支大型风机叶片的能力。“我们生产的风机叶片长112米,满发状态下叶片转动一周所发电力能支持1匹空调工作10小时。今年我们计划生产主机418台、叶片396支,预计产值23.85亿元。”明阳集团北部大区京津冀区域开发总经理魏巍介绍说。

  十年来,示范区塑造了完善的风电装备、光伏电池等多个产业链条,“目前,我们已成功吸引明阳、金风、大金等31家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覆盖风电整机、叶片、塔筒、高效光伏组件、先进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条。风电主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风电叶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套。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运,抢占氢能装备制造制高点。特变电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预计今年7月投产,年生产能力可达840套。”任婧表示。

  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日渐壮大,推动示范区新能源技术、设备、服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更为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以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例,从2023年3月31日首台新机组投产下线到2024年年底,该基地共生产风电主机141台,叶片616支,实现产值11.59亿元,共计纳税1308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创新引领 为能源革命提供示范样本

  “示范区刚成立时,企业想用上便宜的绿电,得跑很多个部门盖章。现如今有了这套机制,我们在线就能交易使用绿电。2025年,我们的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项目通过该机制,就实现了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的高效整合,年均产出绿电超过60亿度。预计能增收13%,同时也保障了电量的消纳。”马磊所说的机制,是2017年2月,示范区探索推出的“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四方协作机制,该机制在当时开启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先河。机制启动至今,示范区已累计交易绿电约66亿千瓦时,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约16亿元。政策创新不止于此,十年来示范区创建了“省部级协调推进机制”,解决了一批跨区域、跨层级难题,形成了央地联动、合力攻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成立之初,示范区面临着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与传统制度机制、技术路径严重水土不服的诸多矛盾问题。十年来,示范区坚持创新引领,在打碎瓶颈、破题发展中寻机遇、解难题,在制度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全国乃至世界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家口样本”。

  世界规模最大的风光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的世界性难题,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

  世界首条±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投运,一举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

国家能源集团万全综合能源站

  从冬奥赛场的“绿电奇迹”到千家万户的“阳光银行”,从落户30余家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到推广运行44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用十年时间,在冀北大地描绘了能源革命的壮美画卷。这里的故事还在续写,“我们将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继续深化示范区创新示范使命,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正如任婧所说,示范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迈着稳健从容的步伐,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前行。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