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1 17:37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王怡 冯聪聪 赵悦婧 通讯员 李艳娜 相英杰
“太师屯镇头道岭、暖泉会线路有复电可能!”7月30日0时许,国网密云供电公司应急指挥部传来好消息。李继森疲惫的面庞浮现出近日少有的微笑。
作为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负责生产安全的副经理,他已在应急指挥部连续工作了5天。
李继森身旁的一幅“作战”挂图引人关注——一个个黑色的“*”被标记在密云区行政区划图上。这些标记是灾区营救亟待打通的路,也是这几日憋在电力人心里的痛。
山洪来袭
在北京密云地区,自7月26日晚至7月28日上午,连续两次出现3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80毫米的极端暴雨,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暴雨引发山洪,冲毁了道路、基站、电杆等基础设施,淹没了部分农场、田地,致使超11万居民生活陷入断路、断水、断电、断网的严峻困境。
密云水库上游太师屯镇,地处潮河、清水河、安达木河三河交汇处。持续暴雨中,清水河最大流量达到每秒2800立方米,是平日流量的1500倍,超百年一遇。降雨、山洪、河流洪水叠加,致太师屯镇成为受灾重镇。
7月28日凌晨,大雨持续倾盆而下。河水漫坝掏空了两侧岸堤,造成电力设备损毁严重。太师屯镇多个村庄断电,全镇1.8万户居民中,断电居民7400余户。
“5点半起床后,发现停水了,以为马上就会来水。”太师屯镇正阳小区六层住户李淑芸告诉中能传媒记者。
她清楚记得,6时许,望向南侧窗外时,看到小区地面已经开始积水,“不深,没当回事儿”。
但很快,北侧窗外的景象给她吓坏了——
只见浑浊的水浪从远处奔涌而来。“眼瞅着小区与隔壁密云第二人民医院之间的院墙被大水冲倒了。”
“顾不得往外拿东西,也根本拿不了。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手也不自觉抖了起来。”李淑芸跑到2层时,发现大水已经漫过了1层半的楼梯。
“我命太大了,赶上了消防人员的铲车救援。”李淑芸说,眼含泪花。
“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吓人的雨!”住在一楼的太师屯镇居民崔英春同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恐慌。
从遇到险情到被救援至安置点虽已过48小时,但至今回忆起暴雨来袭时的场景,仍然触目惊心。
“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水就没过了小腿,凳子在屋里‘游泳’。”
紧接着,更糟糕的事情来了。
“啪”得一声,崔英春家断电了,水龙头里再没一滴水,手机屏幕上信号格消失。
四周黑黢黢一片,耳边只有水声和小孙子的哭声。“我们站也不是,坐也没地方,往前走又怕被滑倒、被大水冲走。孤立无援的感觉,真让人害怕极了。”崔英春心有余悸。
跨越“鸿沟”
“电力人最看不得百姓家停电!”7月28日凌晨,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库北供电服务中心主任朱鹏程和同事的手机上,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系统自动报出的一条条故障信息。
“心里咯噔一下。”朱鹏程说。
“集结,出发,抢修!”中心30多名队员,没有二话,全情投入复电现场。当日,便有超6500户家庭恢复供电。
7月29日凌晨1时,雨还在下。密云区太师庄中学临时安置点打来求助电话,“断电了!”
不到5分钟,朱鹏程和库北供电服务中心班长陈岩松便赶到现场。经过系统排查,断电为学校内部电缆漏电所致。电力人员果断把故障点断开,恢复供电。
“前后没有半个小时,电来了!”太师庄中学校长崔永学满怀感激。有电,居民的手机就能充上电,就能与外界建立联系,就能心安。
“复电后,有的百姓淋雨上前对我们表示感谢。但说实话,看到大家当时的状态,我们的内心很不好受。”朱鹏程说。
时间已至凌晨一两点,但安置点里的二三十位居民还在学校宿舍楼外的房檐下避雨、乘凉,有的三两聊天,有的哄着孩子,“天气闷热,大家难以入睡。”
截至29日中午12时,或因入村道路毁坏,或因水深不具备复电条件,太师屯全镇34个行政村中,还有5个村、900余户居民没有复电。
“沙峪村进村的唯一道路被冲毁!”队员们心急如焚。此前摸底时他们就了解,村里有危重病人,长期需要呼吸机、吸氧机。
电,就是生命线。
“目前村里的发电机还能支撑,一旦没油就麻烦了。”电话里,沙峪村党支部书记聂长柱焦急地说。
路,是横在复电抢修面前的最大鸿沟。
“再难也要想办法,哪怕先把应急电源送过去。”沙峪村外,看着二三十米宽的河面和奔腾的洪水,朱鹏程快速思考着。无人机是此时此刻最有希望快速跨越“天堑”的方式。
得知前来救援的政府人员携带了大型无人机,朱鹏程便托人抓紧联系。“对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
29日16时,天空已逐渐放晴。沙峪村村口,安达木河西岸,库北供电服务中心员工吴松涛和陈艳松将便携式应急电源装进袋子,妥善安置在无人机上。
一声“起飞”令下,无人机的螺旋桨飞速转动,从地面腾空而起,稳稳向河对岸飞去。
当无人机稳稳地将这个延续生命的应急电源投送至指定位置时,翘首以盼的人群发出一阵欢呼。
歼灭“孤岛”
7月30日凌晨,接到国网密云供电公司应急指挥部传来的好消息,彭立新为之一振。
“水退人进,第一组凌晨6点准时出发!”凌晨1时,库北供电服务中心微信群中发出指令。针对太师屯镇最后5个电力“孤岛”的歼灭战正式打响。
下午14时许,炎阳炙人。记者在太师屯镇流河沟村见到,电力抢修队员正在相互配合开展挂线工作。杆塔攀爬、高空定位、导线架设,他们一丝不苟。
村口老槐树下,暴晒的柏油路蒸腾着热浪,队员们正跪在滚烫的地面上,清理被淤泥包裹的电缆接头。
“小心别碰断线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密云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检修分公司)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彭立新的安全帽檐淌下汗珠,砸在胸前的工服上,晕开深色水渍。
“线路上游,原被立在坝坎儿边上的变压器遭遇塌方毁坏,造成流河沟村全村断电。受洪水冲毁国道的影响,交通断路,电杆一直难以运来。”彭立新介绍着断电情况。
既要满足眼前的复电所需,也要兼顾未来应对极端天气的长效举措。
“线路架在山上,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为了便于后期检修、抢修工作,我们改变了线路路径,将线杆从山上移至路边,选位远离河道,为流河沟村立起了新电杆。”顺着彭立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笔直的线杆、崭新的线路,给流河沟村勾勒出新的轮廓。
年近花甲的王晓芹,在流河沟村村口开着一家小卖部。她指着门上约30厘米高的水印说:“当时洪水来得急,人都站不住。”
“这水说停就停了,一点预兆都没有,可把我们愁坏了!”王晓芹叹着气说,“村里老人和孩子多,好些老人还有慢性病,这大热天的,真怕他们身体扛不住。虽说每天能送两趟水,喝的是够了,但没电的日子是真难啊。”
看着小卖铺旁新立起的电线杆,王晓芹对近几日的断电表示理解。“供电抢修人员从早晨到现在一直忙活,就没有停下来休息过,听他们说今天晚上就能恢复供电。”王晓芹盼望着。
大雨过后,烈日炎炎,密云区救灾保电工作仍在争分夺秒。坚持“先复电、后抢修”“水退人进电通”的原则,国网密云供电公司200余人“作战团队”全力以赴。
记者所见,在部分道路中断、车辆无法通行的区域,电力人将抢修物资装备提前配置,一旦道路具备通行条件,立即开展抢修。而更多的复电勘察工作,则依靠抢修人员徒步或应用无人机等方式开展,确保电力“复得上”,也“复得好”。
截至8月1日发稿时,北京密云供电公司通过应急抢修或接入应急电源等方式,已恢复密云地区各行政村以及多个高压客户供电,其中太师屯镇已全部复电。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