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11 22:10
两大电网“软联通” 激活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动能
——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在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正式建立,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又迈出了坚实有力的关键一步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之间的“软联通”,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就此,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了解这项重大改革背后的深刻内涵与发展路径。
中能传媒:为什么要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
李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五统一、一开放”的要求。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要求。消除影响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的制约因素,实现全国电力资源配置大循环,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相对独立发展,在各自电网经营区内均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但两大电网之间客观上存在电力互济不足、资源配置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目前,两网之间虽然已有江城直流、闽粤直流两条跨电网经营区输电通道,但长期以来采用“一线一议”、“一事一议”的交易模式,主要以输送优先发电计划为主,未与两网经营区内市场有效融合,通道仍存在较大的剩余利用空间。
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电网低谷时段新能源消纳困难与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日趋频繁,单个地区越来越难以维持本地电力电量平衡,而两网之间由于电源结构、负荷特性和气候特点不同,“东边日出西边雨”、“北人呵手南人扇”,供需形势往往存在差异,具有较强的时空互济潜力,电力互济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势必要打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界限,在“硬联通”的跨电网输电通道基础上,建立“软联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提升全国电力互济互保能力。
中能传媒: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有哪些亮点?
李竹: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此,电力资源可依托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真正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绿电资源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易和可靠溯源。
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在我国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的框架下,明确了统一的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规则,并实现与两网市场体系的有效衔接。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南网总调联合组织,包括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绿电交易、现货交易等交易品种。
二是统一市场基础设施。两网推动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实现交易平台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各项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业务可实现线上一触即达,市场成员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市场成员可在本地无差别参与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显著提高交易组织效率和市场成员便捷程度。
三是统一电力资源市场。正式建立覆盖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电力市场,电力资源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前期,两网已试点开展滇桂送上海、三北送广东等跨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累计成交量超8700万千瓦时,有效满足重点地区用户绿电消费需求,促进新能源消纳和高质量发展。近期,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已实现按月开市,组织达成度夏期间南网送国网中长期交易,成交电量超20亿千瓦时,首次实现闽粤直流度夏期间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可供华东地区百万家庭用电。
中能传媒: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具体将如何实施?
李竹: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涉及两网电力交易机构、电力调度机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众多主体,需要大量的交易协调和衔接配合工作,任何一方都难以独立开展交易组织。加之两网电力市场各有特色,如何与两网现有交易模式有效衔接,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高效组织,是机制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方案》明确,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南网总调联合组织,两网各自负责本经营区内相关工作,收集本经营区内交易需求,通过交易平台信息交互实现跨电网经营区购电与售电需求的精准对接,经营主体可无差别参与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提升交易组织效率和经营主体便捷程度。
《方案》系统性提出了涵盖中长期电能量、绿电和现货市场,适应各类型场景,兼容多种交易方式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详细设计了交易组织、安全校核、交易执行、交易结算、绿证划转、信息披露等跨电网经营区交易业务流程。
《方案》提出的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组织方式,能够与两网当前的市场体系有效衔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改革效益。
中能传媒: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李竹: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两网合作共赢的典范。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建立跨电网常态化电力交易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双周例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督导工作落实,有效发挥了牵头抓总作用。
同月,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组建跨经营区交易机制工作专班,集中开展专项攻关,组织20余次会谈协商,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场景的交易流程,针对配套电源交易组织、现货交易方式等10余个难点问题反复磋商,设计了20余项业务流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方案》征求了10余位业内专家意见,经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管理委员会、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协商一致后,正式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两网加快推进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制定了20余个市场信息交互清单,加紧推进各项业务接口功能开发,目前已做好常态化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能传媒: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竹:《方案》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
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并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未来,随着国家规划建设更多的跨电网经营区输电通道,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逐步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连续开展。远期,将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最终实现经营区内和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融合开市。
《方案》还提出,研究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输电权交易机制,并力争年底前在闽粤直流开展输电权交易试点,这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重大突破。随着跨区互济需求日益增长,跨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跨区通道的稀缺性愈加凸显。为此,迫切需要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要求,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输电权资源,建立输电权市场,精准发现输电通道使用价值,规范输电通道使用秩序,以输电权价格信号引导省间输电资产有效投资,提高输电资源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