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6-27 17:26
“上合组织在跨境能源项目合作中发挥枢纽作用”
——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能源部副部长伊利亚斯·巴基詹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王可 记者 白宇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闭幕后第二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副部长伊利亚斯・巴基詹率团来华,出席在浙江宁波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
会议期间,伊利亚斯接受中能传媒独家专访,全面梳理中国—中亚峰会在能源领域的务实成果,并就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的机制化作用作出深度评价。
中能传媒: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能源领域成果丰硕,您如何评价这些成果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发展的近期实效与长远影响?此外,针对“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倡议,哈萨克斯坦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推进中哈能源合作走深走实?
伊利亚斯: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能源领域达成多项重要合作,这充分彰显了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些合作协议不仅是深化双边合作的关键节点,更是推动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路线多元化、吸引国际投资赋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从短期效应看,协议的落地将加速两国产业协作与技术交流的进程;从长远发展而言,其为清洁能源转型构建可持续基础,既能强化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又能推动哈萨克斯坦能源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此外,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能效提升领域的合作潜力,与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能源转型战略形成高度契合。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的提出,成为构建地区可持续、互利共赢且高科技能源生态系统的关键一步。哈萨克斯坦正通过以下举措务实推进合作:
首先,创新双边合作机制,组建可再生能源、氢能及电力系统数字化三个专项工作组,为技术对接与项目落地搭建专业平台。
其次,聚焦联合投资项目实施,已与中国企业签署多项协议,涵盖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同时探索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产能本土化布局,以激活非资源型经济领域的发展动能。
此外,积极推进氢能领域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与试验基地提升联合研发能力,同步探讨中国企业参与绿色氢氨生产项目的可行性,并前瞻性规划出口产业链布局。
最后,高度重视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计划与中国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启动联合教育与研究项目,夯实人才与技术储备基础。
通过上述系统性努力,哈萨克斯坦正从机制化与项目化双重维度,构建与中国长期可持续的能源合作框架。
中能传媒:哈萨克斯坦如何评价上合组织在推进成员国能源领域互联互通方面的作用?以及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对哈方在技术、产业和政策创新方面的影响?
伊利亚斯: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上合组织作为推动区域能源合作的关键平台作用。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挑战交织的背景下,上合组织在协调各国战略、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促进跨境项目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
同时,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被哈萨克斯坦视为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技术与产业合作、凝聚行业可持续发展共识的重要契机。
从技术维度看,会议可拓展能源数字化、氢能技术、储能系统及智能电网等领域的联合创新倡议,这些举措是能源系统现代化与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
从产业层面而言,哈萨克斯坦方面有意推动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本地化,并构建跨境产业链合作体系,夯实区域产业协同基础。
而在政策层面,会议为协调各国能源战略、筑牢能源系统整合根基提供平台,助力解决能源安全、系统韧性及公正转型等核心议题。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构建欧亚能源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