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地方两会透视能源经济新活力丨东北三省:能源革命撬动老工业基地涅槃重生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21 11:21

东北三省:能源革命撬动老工业基地涅槃重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白山黑水间,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在发生。日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先后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能源革命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引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2024年东北三省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全国能源转型大局中展现了东北担当,也为2025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北大地的能源革命正以雷霆之势重塑产业版图。过去一年,东北三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数据显示,2024年,东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成功突破1亿千瓦,占比达 44%,成为区域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量方面,东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18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其中黑龙江全省电网投资额、并网新能源、外送电量均创历史最高。吉林新能源产业投资突破1100亿元,氢基绿能产业园配套新能源80%实现自发自用。辽宁清洁能源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均超过50%。数字背后是产业逻辑的深刻转变: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正在为共和国长子注入绿色动能。

  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发展范式。黑龙江省提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新能源产消一体化;吉林省明确将推动绿氢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形成集群优势;辽宁省强调“钢铁企业绿色智能改造”。老工业基地的每一次装备轰鸣,都跳动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强劲脉搏。大庆油田的抽油机旁,光伏板在采油区连片铺展,形成地上光电、地下石油的立体开发模式;吉林化纤集团的碳纤维生产线,用绿电生产的材料正批量应用于氢能储罐红沿河核电站内,东北首个核能供热商用示范项目替代燃煤锅炉实现清洁取暖这些场景印证着东北振兴的关键密码——不是推倒重来的颠覆,而是新旧动能的共生共荣。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让东北地区的能源革命突破“天花板”。黑龙江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吉林省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松原全国首套严寒地区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投入运行;辽宁省加快推进徐大堡核电、庄河核电一期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支持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制度创新构筑起振兴发展的防护堤坝——黑龙江省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吉林省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辽宁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突破藩篱,令三省能源经济形成动车组效应”。松辽平原的风电走廊横跨黑吉两省,统一规划的风机布局让风速利用效率再创新高;辽宁沿海的氢能产业带与吉林西部绿氢走廊实现技术共享;东北能源交易中心在沈阳挂牌,完成跨省绿电交易的新突破。这种握指成拳的协同,既避免了重复建设的内耗,更在特高压外送通道、储能技术攻关等领域形成合力。

  放眼未来,2025年的工作部署,彰显出东北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深层谋略。黑龙江提出建设深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快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绿色化发展等行动;吉林省聚焦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促进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集群化融合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突出高端化发展;辽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有序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开发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竞争力不断升级、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些布局既立足资源禀赋,更着眼未来产业竞争。

  东北的能源转型,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全面振兴的历史节点回望,东北的能源变革之路充满启示。它不是简单的产业替代,而是在百年工业积淀中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是被动承接产业转移,而是主动构建自主可控的能源体系;不是各自为战的零和博弈,而是区域协同的集体突围。

  三江平原的春潮在凌汛轰鸣中破冰前行,恰似这场激荡无声处听惊雷的能源变革。东北大地的实践已然昭示老工业基地涅槃重生的密钥,在于将能源革命嵌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清洁电流注入老工业基地的经脉,东北振兴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