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21 10:17
中国能源新闻网 见习记者 衣韵潼 记者周倜然
深耕蔚蓝,向海图强。在日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中,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广西、福建、海南、广东相继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海洋经济谋篇布局,在“蓝色动力”引领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4年,粤闽桂琼四省(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5.78万亿元、2.86万亿元、7935.69亿元,其中广东、福建的海洋生产总值分别突破2万亿元、1.2万亿元,耕海牧渔、制海兴能的海上新画卷徐徐铺展。
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推动海洋经济倍增,“蓝色动力”劲涌澎湃。截至2024年底,广东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风电核电项目不断布局;在福建,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全国首个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建成投运;在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在海南,全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投产,海上风电场加快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4%。
经济发展水平跃升,产业升级步伐同样加快。当前,沿海四省(区)的“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均得到进一步推进——
广东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完成年产值超1100亿元;福建159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95亿元,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并网发电;广西开工建设白龙核电一期以及6座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新增统调煤电装机198万千瓦、核电装机118万千瓦;海南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02.2亿元,有力支持94个“两重”“两新”项目建设。
高质量发展纵深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绿色底色愈发浓郁。过去一年,广东推进粤港澳碳标签互认,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全省绿电交易量增长70%;福建首批16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和公共机构加快建设,湄洲岛“零碳岛屿”发展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广西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煤电;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83.6%,“碳中和贷”“绿电绿证”等带动碳减排量近200万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在这一年,以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岭南沿海大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速,绿色标杆还将不断打造。
粤琼两地构建、完善碳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广东将分行业分领域推进节能降碳,稳妥扩大碳交易市场;海南将建立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机制,探索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闽桂两地加快建设零碳园区,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其中福建将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广西将加强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
驱动传统产业向智转型、新兴产业向高攀升、未来产业向前布局,粤闽桂琼也将不断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新型储能、氢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动漳州核电2—4号机组、宁德核电5号机组等更多项目纳入“两重”建设,推进“云电送桂”“青电入桂”,开展海上风电制氢工程示范,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原动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在深化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拓展新空间,开创新局面。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把更多海洋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发展活力,东南沿海四省(区)将在千帆竞渡中“又踏层峰辟新天”,让穿越千年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在21世纪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断开辟独具特色的“南海篇章”。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