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电从海上来——国家电投广东公司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成在即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5-21 15:02

电从海上来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成在即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李东海

  5月7日,记者站在距离海平面32米高的升压站平台上向远眺望,海天一色、碧波万顷,大型风机星罗棋布、高耸入云。风起,风机叶片随风转动,海浪轻轻泛起。

  这里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锦和镇外罗以东海域的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进入5月后,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万千瓦增容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风机安装阶段,这一重要节点工程,标志着国家电投广东公司粤西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将落地成型。

  向“新”逐“绿”绘制环保生态蓝图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徐闻风电副总工程师郑心勤向记者介绍,南海海域粤东、粤西有超26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28.78万平方千米,海风资源丰富。

  30万千瓦增容项目是已投产运营的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60万千瓦项目的补充项目,共建设25台单机容量1.2万千瓦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计划于2024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8.99亿千瓦时,节省标煤消耗约27.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2.33万吨,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共赢。”郑心勤说。

  近年来,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加速布局“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新业态,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利用,提出了“海洋能源+海洋牧场+海洋碳汇+海洋生态修复”融合创新的“四海模式”。作为国家电投广东公司风电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前沿阵地,徐闻风电积极践行“四海模式”。

  郑心勤表示,徐闻风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海洋生态保护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节约、零污染,保护绿色生态。“近两年,升压站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无论从种类到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站在海上升压站台上,顺着郑心勤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体型硕大的白色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画了一道优美的曲线后,又迅速扎进了大海。

  海风劲吹万顷涛,风机翼转入云霄。截至目前,徐闻风电建成了陆上风电19.9万千瓦、海上风电60万千瓦,屋顶光伏1.8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81.7万千瓦。加上增容项目,到2024年底徐闻风电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11.7万千瓦。

  提“智”增效,建设技术迭代升级

  据介绍,由徐闻海上风电场发出的“绿电”占到了湛江市海上风电上网电量的50%以上。这些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参与绿证交易,还可用来制氢、开发海洋牧场、打造综合能源岛。徐闻风电不断向海洋要生产力,以实际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建设施工难度大,运维成本高。

  谈及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建设,郑心勤很是自豪。他介绍说,60万千瓦项目建设期间遇到了船机、钢材等涨价潮的高峰。时间紧、体量大,屡屡被外界断定无法按期投产。建设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抢装潮”下突围而出,取得30天内单桩沉桩20根、30天内单作业面完成15台风机吊装等成绩,刷新行业内多项纪录。

  “徐闻海上风电场项目所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台风、雷暴多发,建设窗口期少、工艺要求高,建设难度较大。增容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升级了海上风电智慧工地系统,增加了海上升压站建造及施工进度可视化系统、采购监造催交一张图、智慧安全管控中心和防台大数据中心等模块,这些都有利于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实现管理科学化、决策高效化。”郑心勤如是说。

  面对海域流速急,海床冲淤变化剧烈、作业窗口期短、雷暴日强台风频发等难题,徐闻风电建设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突破性解决了多强台风、雷暴海域条件下建造海上特大型风力发电的技术瓶颈,首创220千伏海上升压站“手拉手”等多项关键技术,单桩法兰水平度、电气节能等指标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创新实施‘一机一策一档案’模式,实行包干风机管理,精准开展机组运维工作。此外,项目还在海上升压站等海上设备配备了巡检机器人,能够在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实现远程监控,提高运维效率,为30万千瓦增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精细化运维奠定示范基础。”郑心勤说。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