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2-02 13:57
同样是200多公里的距离,从北京坐高铁到承德,只花了52分钟,从承德到塞罕坝,车却开了四个半小时。路面上的雪被压实了,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寒光。再老练的司机面对这样的路况,也要高度集中精神,防止车子打滑。
塞罕坝地区的冬季漫长。冻结期达180天左右,平均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每年从10月份开始,林区的一片绿海就化为一片苍茫。
冷:零下30摄氏度的巡检
塞罕坝比想象中还要冷。即便出发之前,同事们已经贡献出了各种御寒装备,但是全副武装的我一下车还是被冻了个激灵。把前来接我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所长于淼给看笑了,连声嘱咐道:“多穿点,咱们巡线时更冷。”
跟随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的职工们巡线,是此次探访的重要行程,我充满了期待。我们要巡的是10千伏总场部514线路,这是牧区的主干线,关乎全牧区的居民能否平稳用电。
“马上过年了,多巡几遍我心里踏实。”于淼说。这个还不满30岁的圆脸大男孩总是笑呵呵的,但说到工作,却是一副沉稳模样。
冬日的林区,高大树木披挂着厚厚的积雪,营造出了仙境般的美。不过这美可真是凛冽——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被呼啸的北风迎面送来,像是锋利的刀片一样,把脸割得生疼。戴了手套的手很快就被冻得不能弯曲,脚底也是一股寒气直往上涌。
踏进了深及膝盖的雪地里,才发现雪中巡线远比文字描述的更为艰难。被积雪覆盖的山路十分难走,深一脚浅一脚,一个不留神就会失去重心摔倒。这种行走非常耗费体力,没一会儿,我就已经开始气喘吁吁。
供电所的职工们却似脚下生风,走得飞快。每到一处杆塔,他们都会驻足,举起望远镜,聚精会神地观察金具、绝缘子、线夹是否完好,检查线路表面是否有积雪和覆冰,排查线路杆塔可能存在的隐患,认真记录下来。
“哎哟······”一声惊呼引得大家停下了脚步。原来是付文涛不小心跌进了树坑里。大家赶紧上前,借助手里的绝缘杆,你一把我一把,费了好大劲把他拉了上来。
“这都是常事,”付文涛拍打身上的雪:“这边雪大,风一吹,地面平平整整的,根本看不出下面有树坑。”
“摔疼了没?”我问。
“没事儿,我们冬天巡线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付文涛笑着摆了摆手。
继续前行。大家的鼻尖都已经冻得通红,睫毛也挂上了薄霜,但他们好像完全感受不到寒冷,直到最后一处杆塔,依然一丝不苟地观测、记录,眼神里都是专注。
这样的巡线工作,他们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每次步行十多公里。遇到覆冰或者更复杂的故障,在户外一待就将近一天。
“不是有无人机巡线吗,为啥还要人工巡?”我不解。
“极寒天气下,无人机的电池最多坚持10分钟,所以还是要靠我们亲自来巡才稳妥。”于淼说。
“这一趟下来可真累啊!”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不算啥,俺们塞罕坝精神就是能吃苦!”于淼又嘿嘿地笑了,全是雾气的眼镜片后面,眼睛弯了起来。
暖:坚守30年的奉献
回到塞罕坝供电所,我被安排到暖气旁边烘烤被雪打湿的鞋。可几名巡线人只是倒了倒鞋里的雪,就去忙各自的工作了。
不知道是暖气的作用,还是这里的氛围太过热烈,我身上的寒气很快就被驱散了。大嗓门的那个叫董鹏飞,据说他听到老百姓说“谢谢”就会感动;坚守岗位30年的是夏景武,今年除夕还要值守。他们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聊着天儿——复兴地村的郑宝才家里光伏分钱了,年货都备好了,这两天准备接灯,记得去给他检修下线路;御道口牧场养牛户张景春家的母牛下崽了,得去看看圈里那些照明和取暖用电设备运行得咋样······
办公室里挂着几串小灯笼,已经有了春节的味道。“年年在所里过年,都把这当家了。”于淼说。
“在所里过年是啥样的?”我问。
“我们一起包饺子,做点儿好吃的,看看春晚,拉拉家常。”于淼指了指桌上的电话机:“更重要的是守着电话,万一谁家有故障了,第一时间去抢修。咱值守的意义,就是要保障老百姓过个好年啊!”
入夜,复兴地村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红彤彤的灯笼映衬着白雪,是喜庆也是希望。瑞雪兆丰年,这片被守护的土地,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莫非)
责任编辑: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