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要闻

行业观察丨新动能不断激发 新活力持续增强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3-18 13:18

董楠 肖天颖 周晓 黄豫 林呈辉

  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低碳、创新、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热词,受到了广泛关注,也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新风向。自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居民消费活跃,带动相关行业用电持续快速增长,给用电增长注入新动能。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电力数据可以感知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与经济结构变化,为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赋能注智。

  从电力数据看绿色产业 典型行业用电量1984亿千瓦时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绿色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实现载体之一,涵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推进产业转型,以绿色产业助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不断在电量数据中展现出来。在制造端,绿色能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2018~2021年,我国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和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年用电量从19亿千瓦时增长至111亿千瓦时,增长超过480%,年均增长近80%;在消费端,绿色出行数据刷新历史新高,电气化铁路、港口岸电及充换电服务业年用电量从703亿千瓦时增长至1010亿千瓦时,增长44%,年均增长12.8%。2021年,我国绿色产业典型代表行业用电量合计达到1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4.3%。

  从电力数据看创新 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8.0%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进一步工作部署,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用电量数据来看,代表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势迅猛,2018~2021年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8.0%,高于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15.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作为制造业强省,2021年广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6%,在南方五省区居领先地位。

  从电力数据看数字化 代表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8.1%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占GDP的比重已接近四成,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腾飞,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用电需求增长的新引擎。以数字经济代表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21年,该行业年用电量从798亿千瓦时增长至1314亿千瓦时,增长超过60%,年均增长18.1%,超过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11.4个百分点。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1%,反映出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贵州数字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1.2%,对贵州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2%,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驱动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从电力数据看乡村振兴 乡村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7.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给农业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用电和乡村居民生活用电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年均增速高达12.0%,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5.3个百分点。乡村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为7.3%,分别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及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速0.6和1.2个百分点,占居民生活用电的比重逐步提高(2021年达到43.8%),反映出在乡村振兴、农网改造升级的推动下,城乡用电均等化取得实效,乡村用电潜力加速释放。

  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从三方面做好能源电力保障

  “十四五”期间,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接入规模增大,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带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负荷特性的不确定性增大,电力供应保障难度增加。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能源电力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抓住“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解决好能源电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好新时代能源电力保障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用电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尽快完善国家煤炭应急储备体系,进一步加强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和电力系统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能源应急保障能力。针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价格波动情况,加强国内一次能源价格调控,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加强能源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加快气价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成品油和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模式。

  二是促进能源协同发展,提升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构建清洁低碳、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多品种新能源协调发展,加强区域能源协同规划,增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韧劲和弹性。针对我国一次能源需求超预期增长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短期供给短缺问题,在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适度保持煤炭供给弹性。

  三是助力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灵活高效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新发展格局叠加碳排放约束对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影响研究,建设适应源网荷储充分互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与保底稳供电源规划,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弹性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电力产供储销体系,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推进现货市场、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完善适应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南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南网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