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6-10 15:31
北京燃气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国内首座大型陆上LNG薄膜罐升顶成功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安栋平 通讯员韩露报道 6月7日,距离北京240千米的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内,由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燃气”)承建的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的首座LNG储罐成功升顶,这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薄膜罐技术建造的大型陆上LNG储罐。
近年来,北京燃气优化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的清洁能源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推进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建设,不断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型陆上LNG薄膜罐升顶成功
储罐拱顶重约849吨,拱顶结构跨度长达84.85米,拱顶顶升标高56.227米,气压顶升作业历时3小时30分钟……气压升顶是大型LNG储罐安装施工中难度最大、工艺最复杂、风险最高的工程重要节点之一。将穹顶结构这一与足球场面积相当的“巨无霸”从地面用气压顶到高空,相当于完成一次“乾坤大挪移”,如此大的动作是如何做到的?
据了解,作业开始前,项目团队组建了专家团队,反复研究方案,采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储罐罐顶气升顶技术”工法,“大型LNG接收站工程成套施工技术”,“储罐罐顶气顶升密封装置”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气压升顶设计与施工动态连接,全面保障气压升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项目团队仔细核验现场人、材、机到位情况,认真落实气压顶升前人员分工情况,确保严格按照分工表执行,并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做好“消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在进行升顶作业时,现场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利用平衡系统、密封系统、动力系统等,依靠浮力、提升力将储罐拱顶和铝吊顶顺利提升到安装标高位置。
京津冀“联合制造”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之一,总人口约达1.127亿。然而,在城市化进展迅猛的同时,该区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确保地区能源供应,另一方面要减少空气污染、改善民生。
据介绍,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的《环渤海地区LNG储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 年)》),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督办的首要工程,是国家天然气保障体系中重要一环。
北京燃气表示,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也是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民生用气保障责任书》的要求,即“2022年城市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预计2025年,北京市天然气消费总量将突破200亿立方米,城市燃气企业相应的应急储备能力不低于10亿立方米,该项目总储备能力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启动之初,便打上了京津冀“联合制造”的烙印。在项目核准、施工准备等过程中,国家有关部委、京津冀三省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顺利取得项目核准以及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准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将按照“统一规划、同期建设、分期投产”原则进行建设,一期将完成1座LNG码头、4座储罐及配套工艺设施、外输管线建设,力争于2022年底投产运行,届时将实现设计应急调峰能力;二期建设4座储罐,力争于2023年底完工投运;三期建设2座储罐,力争于2024年底完工投运。
增强能源战略储备能力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 “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首都城市治理水平”,其中在增强能源战略储备方面,重点提及要加快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建设。
北京燃气表示,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投产后对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保障首都能源供应安全。天然气在北京市能源结构中占比已达到34%,是城市运行的基础性能源,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天然气季节性需求。第二,项目外输管道途经天津、河北至北京,辐射京津冀地区,是加强提高供气系统保障度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有效举措。第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该项目投资总额大,将在经济恢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为税收、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显著的效益。
近年来,北京燃气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移,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北京燃气表示,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将以打造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目标,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