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8-29 11:31
业内人士认为,创新金融产品可有效化解能源结构优化的动力不足问题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若曦
当前,资金不充裕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转型缺乏动力,这一困境或可通过“转型金融”手段予以解决。
“在国内,‘转型金融’还是新生事物,发展几年来,已经形成了数亿到数十亿元的规模。而在国际上,此类产品规模已达数千亿美元,说明我国的‘转型金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日前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全联并购公会主办的碳中和金融产品创新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表示。
“转型金融”是指推动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绿色转型的金融工具。相较于“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零碳或低碳经济活动,“转型金融”的概念则诞生于“双碳”目标的推进进程中。
孙天印提出,高碳行业转型若得不到金融的支持,将出现很大阻力。即使行业实现转型,转型方式通常也是激进的,有可能会引起相关企业的破产,进而引发相关的金融风险以及失业等社会问题。这也体现了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性。
转型债券是转型金融的重要创新形式。今年6月,银行间市场首批5单转型债券项目发行,其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电解铝节能技改、动能转换升级减量置换等领域。
赤道绿色金融事业一部总经理王顺利介绍,目前,转型债券主要支持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等八大行业的产能置换类项目,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的资金需求都可以通过转型债券来得到满足。而需要注意的是,转型债券就所投项目对资金的使用方向有一定要求。那些在转型过程中并未推出实际新项目的企业,则无法通过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式获得融资。
王顺利建议,可以推广应用挂钩债券来解决此类转型问题。“挂钩债券这个金融产品非常灵活,对募集资金的用途没有严格限制,只需要在债券条款设计时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挂钩,就可以进行债券的发行。”
目前,挂钩债券已得到了有益尝试。2021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牵头承销的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亿元,该中期票据是全国首单碳市场履约挂钩债券。
王顺利认为,碳市场履约挂钩债券的创新点在于,将债券与企业的碳市场履约能力进行挂钩,即与企业单位火力发电的平均供电能耗情况进行挂钩,企业不仅实现了环境效益,也实现了经济效益。
“企业以挂钩债券作为发债工具,其发债成本是不固定的,会因未来的减排效果而出现波动。”孙天印解释说,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励发债主体更好地实现减排效果。
此外,8月15日,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了另一类挂钩债券——“碳资产”标识债券,采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方式,挂钩碳排放配额收益率。联合赤道副总裁刘景允分析认为,企业拿出一定量的碳配额进行碳市场交易,交易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债券发行者要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如果交易失败,要拿出现金补偿投资者。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实现了全国碳市场交易和债券市场的联动。
为推动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碳市场交易,刘景允建议:“金融机构应建立企业碳账户。通过碳账户对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进行全面记录,包括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等,使其成为可交易的资产。”他认为,有了碳账户数据的支撑,金融机构就有据可依,敢于创新推出更多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产品。
责任编辑:阮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