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联新媒 时间:2025-09-15 14:30
日前,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平行论坛“绿电绿证与绿色发展政策创新”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由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支持。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欧阳昌裕出席会议并致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王耀华主持。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人人享有可再生能源组织副首席执行官斯蒂法诺·马古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作主旨演讲;国网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别发布了《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一体化创新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进入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将持续促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一是交易时间维度上的双向延伸。二是交易空间维度上的双向延伸。三是促进绿电供需匹配。四是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五是积极推进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工作。六是积极扩大绿色证书交易场景。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表示,在全球气候治理深入推进与《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关键节点,电碳协同已成为实现能源转型与碳治理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与核心机制。面向“十五五”碳达峰关键期,中国将从目标路径、市场机制、电碳核算、电力和其他产业布局等多维度深化协同实践。未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同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推动绿色电力标准融通与国际互认,在《巴黎协定》第六条机制框架下与各国加强碳交易合作,实现全球减碳行动高效协同。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张文佺指出,GHGP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前官宣了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ISO和温室气体协议将双方关于温室气体核算的标准合并为协调一致的联合品牌国际标准。但是标准更新有两大待解问题,一是实际用电与购电时空脱节,二是报告排放与实际气候影响存在差距。这对中国绿电绿证市场有一定影响,一是小时级匹配要求,二是可输送性要求,三是剩余混合因子。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刘俊对《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一体化创新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主要观点进行了讲解,一是阐述了“三新”一体化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二是分别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治理、国际合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阐述了推动“三新”一体化创新发展的理念、路径和关键举措,三是提出了以多维度协同与创新为特征的“三新”一体化规划方法的系统性升级策略。
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艺发布了《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报告分析了2024年全球电力发展与转型呈现出的“能源消费电气化、电力生产清洁化、电力配置广域化、系统运行数智化”四大趋势。在电力消费侧,2024年全球电力消费规模再创新高,约4%的增速超过了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增速;电气化率达到约20%,社会用能方式迈入新阶段;人工智能用电在部分地区成为新兴增长极。在电力供应侧,全球电源总装机继续扩大,风光新能源增速超20%,集群化开发与多能协同成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核电进入大、小规模并举和从单一基荷电源向综合供能系统转型的新发展格局。2024年全球电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成效显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首超50%,发电量占比突破40%,电力碳排放强度降幅为十年来最大。在电力配置侧,电网线路总长度达到约8000万公里,跨国互联电网方兴未艾;新能源规模倍增迫切要求电网加速升级,实现“主—配—微”各级电网高效协同。在系统运行侧,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正改变系统运行特性,天气等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更加显著,亟需统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实现可靠替代。同时,人工智能等先进数智化技术正全面融入系统运行各个方面,深度赋能各类多能融合新模式,筑牢安全防线。从全球看,技术迭代多元化发展、清洁能源与电网投资推动、市场机制调整适配转型、国际合作重视清洁能源与电网项目也共同构成了电力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助力。
高艺表示,展望未来五年,电力系统作为能源枢纽的地位将不断强化,成为驱动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全球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有望双双迈过50%占比,成为电力供应主体。电力发展应更加重视可靠供应和安全运行,向“安全韧性、低碳高效、广域配置”的发展目标演进,同时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借鉴各国成功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