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20年,全国首条750千伏线路累计输电量超1500亿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10-14 16:47

  截至9月26日,全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投运20周年。二十年来,这条线路累计输送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在服务黄河梯级水电外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原筑起电力“钢铁脊梁”

  本世纪初,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西北330千伏电网已趋饱和,主网架不能满足长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要求,迫切需要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我国首个75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应运而生。2003年9月19日,750千伏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始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750千伏官亭变电站,终至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线路全长141千米,设计输送容量1500兆伏安。

  线路架设在海拔1700米至2800米的高原上,高海拔、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挑战,建设者们翻过高山峻岭,穿越密林深沟,经过荒漠戈壁,在苍茫的西北高原上,将银线织入云端,在天地间筑起“钢铁脊梁”。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05年9月26日,工程建成投运,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电网实现首次互联,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初具雏形,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风光能源找到了外送的“高速公路”,在激活青海水电资源的同时,跨省而来的清洁电能保障了甘肃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等大型企业的生产和扩张,为甘肃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工程还彻底终结了我国没有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历史,使得我国最高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750千伏,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北区域以其独特的气候、地形条件,被誉为电力行业的‘实验田’。高海拔地区750千伏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意味着在低海拔地区规划的特高压工程更能够建成运行,可以说这里就是中国特高压电网梦开始的地方。”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第一代建设运维者、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三级职员祁文治介绍。

  作为示范工程,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不仅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更使我国自主掌握了750千伏电网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的全部核心技术,形成国内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为2010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投运提供了先行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作为该工程的核心枢纽变电站,诞生了首套国产化设计规范,成功研制了750千伏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核心设备,99.58%的国产设备应用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数字化赋能老站焕新

  二十年来,随着甘肃主网蓬勃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先后开展了七次升级改造,750千伏出线已从最初的1回增至7回,与750千伏白银变、平凉变、麦积山变、熙州变相连,成为西北电网重要的枢纽变电站,有力支撑甘肃中东部电力供应及西北省间电力互济。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甘肃电网实现了从传统运维模式向数字化、智慧化运维升级的跨越,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也成为“智慧+”标杆站建设的先锋。2023年6月,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在兰州东变电站试点构建了“空天地”数智化巡检体系,大大提高了巡检质效。“以前,我们主要靠人工巡检站内设备。现在,无人机、轨道机器人、机器狗等新装备的应用,如同为变电站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显微镜。”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站长宋来顺介绍。

  此外,该工程也为中国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超高压领域的设计、制造、施工和运维专业技术人才,这笔宝贵的“技术财富”在2017年投运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成为建设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甘肃电网,地处西北电网“四室一厅”中厅的中心位置,是西北电网的枢纽及电力交换中心,也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输送走廊。截至目前,甘肃电网自有2条特高压,过境5条特高压,在建1条特高压,通过21回750千伏线路与周边省份相连,跨区跨省输电能力提升至4460万千瓦,形成了大送端绿色电网格局,甘肃新能源已通过特高压通道输送至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王昕月 张子墨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