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东北电力市场结算“日清月结”新模式上线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9-15 11:05

杨朔

  9月1日起,东北电网省间电力交易正式推行“日清月结”结算模式,标志着省间电力结算从传统“月度统算”向“每日对账、月度结账”精细化转型。该模式将每日按时段精准核算省间电力交易的电量和电价,分时反映电力市场供需变化,引导市场主体优化交易行为,保障各方利益公平结算,推动电力市场高效有序运转。

  “日清月结”结算模式的内在逻辑

  电力市场结算是电力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之一。今年以来,东北电网按照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关于“2025年底实现省级现货市场基本全覆盖”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东北区域省间、省(区)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然而,由于“三省一区”现货进展各异,省间与省内、中长期与现货在结算颗粒度、结算时序等方面不衔接的问题日益凸显。《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指出,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时,原则上采用“日清月结”的结算模式。因此,东北亟须建立与之适应的省间市场交易结算模式。

  8月,东北能源监管局组织修订并印发《东北区域省间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现了省间交易按工作日连续开市,每个工作日组织未来D日至D+2日3天交易,实现区域内省间交易向更短周期、更高频次延伸,满足“国家市场延伸不到、省级市场覆盖不到、同步电网确有需要”的需求。《实施细则》同样要求实现区域内省间交易“日清分、月结算”,设计形成适应东北区域省间市场的偏差电量结算原则,激励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区域内省间交易。

  “日清月结”结算模式的主要内涵

  9月1日正式推行的“日清月结”结算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日清分以每日96个时段(每15分钟1个时段)为基本结算单元,依托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前1日核心数据的统计与核验,具体涵盖实际关口计量电量、调度计划执行电量、交易合同电量及调度标记的合同外责任偏差电量(即计划外执行偏差)。数据统计完成后,通过交易平台向各市场主体同步日清分结果,经主体核对确认后,形成月度结算的基础数据支撑。

  月结算以自然月为周期出具结算依据,开展电费结算与退补清算。其中区域内省间交易输电损耗按照“谁受电,谁补偿”原则,由购方支付输电损耗补偿。省间交易在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偏差电量分为波动偏差电量和责任偏差电量。波动偏差电量指省间输电通道、配套电源等调度控制点和计量点之间、交流联络线正常功率波动等不可控原因造成调度计划执行曲线与关口计量电量之间的偏差。波动偏差电量原则上采用按日清分、月合并、月结月清的方式结算。责任偏差电量是指除波动偏差电量外,由于电网安全或购售双方自身原因,在执行交易合同曲线时与调度计划执行曲线之间产生的偏差。责任偏差电量原则上采用按日清分、月结算、月结月清的方式结算。

  “日清月结”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东北电力市场推行“日清月结”模式,是落实国家层面统一规范计量结算行为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破地域壁垒,降低跨省交易成本。这不仅能满足现货市场实时交易需求,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月结习惯,减轻经营主体的对账压力,同时模式中的偏差结算办法可以厘清责任,对实际运行与交易结果的差异进行有效修正,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日清月结”模式也对市场主体的数据处理能力、交易精准度与协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各主体需针对性调整运营策略,方能实现模式落地见效。

  发电企业要持续优化经营策略,审慎完成每1个时段的电力交易。加强与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的数据对接,确保电量、电价等结算数据的准确性;电网企业与电力调度机构需要保障关口计量数据准确完整,确保每日96个时段的电量数据精准采集与校准,标记好每1时点的偏差责任,并按时向电力交易机构提供各类结算数据;交易机构要按时点匹配电量和电价,准确做好日清分和月结算依据,开展市场经营主体结算风险评估,配合电网企业做好电费追退补和清算工作,确保结算流程的闭环管理;所有市场主体均需认真核对日清分结果与月结算依据,确保电量、电价准确无误。(作者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

责任编辑:于彤彤